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--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--巷道支护论文

水岩耦合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13页
1 绪论第13-25页
   ·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1页
     ·软岩巷道支护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研究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·水对软岩及软岩巷道影响研究现状第16-21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-23页
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23-25页
2 水岩耦合作用对软岩力学特性的影响第25-38页
   ·引言第25页
   ·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物理作用第25-28页
   ·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化学作用第28-30页
   ·水对岩石力学性质影响的力学作用第30-38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对岩石的挤入破坏作用第30-32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对岩石的劈裂破坏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对岩石弹性模量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对岩石变形特性的影响第34页
     ·孔隙水压力对岩石强度的影响第34-38页
3 水岩耦合作用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第38-74页
   ·引言第38页
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第38-45页
     ·浸水软岩结构特征第38页
     ·水对软岩力学特性影响实验第38-45页
   ·水对软岩蠕变特性影响试验及流变模型参数识别第45-52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  ·试验步骤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试验结果及其分析第47-52页
   ·软岩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识别第52-72页
     ·岩石流变模型研究第52-65页
     ·蠕变及蠕变分类第65-67页
     ·蠕变模型及其参数识别第67-72页
   ·小结第72-74页
4 软岩流固耦合流变数学模型及其数值解法第74-87页
   ·引言第74页
   ·软岩流固耦合流变模型第74-77页
     ·运动方程第75页
     ·平衡方程第75页
     ·本构方程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几何方程第76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76-77页
   ·软岩耦合流变模型数值解法第77-86页
     ·饱和流体流动方程差分格式第78-84页
     ·饱和/非饱和流方程差分格式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力学时间步差分格式第85页
     ·总应力修正差分格式第85-86页
   ·小结第86-87页
5 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的二次开发与应用第87-116页
   ·引言第87页
   ·FLAC3D软件简介第87-90页
   ·FLAC3D软件的二次开发第90-96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的有限差分格式第90-92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FLAC3D程序开发第92-93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使用说明第93页
     ·西原模型算例验证第93-96页
   ·流固耦合流变模型数值实现第96-98页
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第98-115页
  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98-100页
     ·水对软岩巷道围岩力学响应的影响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围岩应力场演化规律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围岩位移场演化规律第108-110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控制效果的数值模拟第110-115页
   ·小结第115-116页
6 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研究第116-146页
   ·引言第116页
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变形失稳机理第116-119页
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控制方法研究第119-131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变形失稳特征第121-122页
     ·水岩耦合作用软岩巷道控制原则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·最佳支护时间和最佳支护时段第125-128页
     ·软岩巷道围岩加固技术第128-130页
     ·软岩巷道底鼓防治第130-131页
   ·工程应用第131-144页
     ·工程背景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·巷道变形失稳特征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巷道变形失稳机理分析第138-139页
     ·围岩控制方案设计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·现场工业试验第140-144页
   ·小结第144-146页
结论第146-148页
展望第148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59页
作者简历第159-163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3页

论文共1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冻融循环与列车动载耦合作用下高速铁路地基沉降规律研究
下一篇:考虑土—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巨型框架隔震悬挂结构动力响应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