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8页 |
ABSTRACT | 第18-27页 |
第一章 综述 | 第27-49页 |
·线性光学与非线性光学 | 第27-28页 |
·线性与非线性分子光谱 | 第28-37页 |
·单、双、三光子吸收 | 第28-33页 |
·单、双光子圆二色性 | 第33-37页 |
·溶剂模型 | 第37-39页 |
·电子振动光谱理论 | 第39-45页 |
·绝热近似 | 第40-41页 |
·简谐近似 | 第41-42页 |
·绝热简谐振动模型 | 第42-45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第二章 基本量子化学理论 | 第49-59页 |
·以波函数为出发点的量子化学 | 第49-54页 |
·Hartree-Fock方法 | 第49-51页 |
·对Hartree-Fock方法的修正 | 第51-52页 |
·半经验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密度泛函理论 | 第54-58页 |
·Hohenberg-Kohn定理:多体理论 | 第54-55页 |
·Kohn-Sham方程:有效单体理论 | 第55页 |
·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| 第55-56页 |
·交换相关泛函 | 第56-58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58-59页 |
第三章 多光子光谱性质的计算方法 | 第59-67页 |
·含时微扰理论方法 | 第59-62页 |
·响应理论方法 | 第62-66页 |
·响应函数 | 第62-63页 |
·响应函数的留数 | 第63-66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多光子吸收性质的半经验量化研究 | 第67-91页 |
·系列Y型咪唑-噻唑杂环分子的单、双、三光子吸收性质 | 第67-7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67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67-68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68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·系列三价硼为受体的共轭分子单、双光子吸收性质 | 第78-8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78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78-79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79-87页 |
·小结 | 第87-88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88-91页 |
第五章 电子垂直跃迁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| 第91-119页 |
·溶剂效应对高共轭芴衍生物分子三光子吸收性质的影响 | 第91-10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1-92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92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92-101页 |
·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·手性R3MCP分子单、双光子圆二色光谱 | 第102-11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2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02-103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03-109页 |
·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·轴向手性RBN分子双光子圆二色光谱 | 第110-1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0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10-111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11-115页 |
·小结 | 第115-116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16-119页 |
第六章 电子振动光谱理论及其计算方法 | 第119-121页 |
·单光子过程 | 第119-120页 |
·单光子吸收光谱 | 第119页 |
·单光子圆二色光谱 | 第119-120页 |
·双光子过程 | 第120-121页 |
·双光子吸收光谱 | 第120页 |
·双光子圆二色光谱 | 第120-121页 |
第七章 电子振动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:线性耦合模型 | 第121-149页 |
·线性耦合模型介绍 | 第121-124页 |
·电荷转移二苯乙烯衍生物分子单、双光子吸收性质 | 第124-13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4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24-125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25-133页 |
·小结 | 第133-134页 |
·电子振动耦合引致单、双光子吸收光谱间的差异 | 第134-139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4-13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35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35-138页 |
·小结 | 第138-139页 |
·电子振动耦合效应引致分子单光子圆二色性质手性响应的变化 | 第139-14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9-140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40-141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41-145页 |
·小结 | 第145-147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47-149页 |
第八章 电子振动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:简谐绝热Franck-Condon模型 | 第149-179页 |
·简谐绝热Franck-Condon模型介绍 | 第149-151页 |
·手性分子单光子圆二色电子振动光谱 | 第151-165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51-152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52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52-163页 |
·小结 | 第163-165页 |
·手性分子双光子圆二色电子振动光谱 | 第165-17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65页 |
·计算方法 | 第165-166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166-175页 |
·小结 | 第175-176页 |
·参考文献 | 第176-179页 |
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79-183页 |
·内容总结 | 第179-180页 |
·创新点总结 | 第180页 |
·展望 | 第180-183页 |
致谢 | 第183-18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85-187页 |
附录 | 第187-204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20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