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文学理论论文--文学评论、文学欣赏论文

媒介嬗变与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研究

内容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前言第11-13页
第一章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基本概念第13-28页
 第一节 媒介嬗变与文学发展的关系第13-20页
  一、媒介嬗变的历史第13-15页
   1、媒介的概念第13-14页
   2、传播媒介的五场革命第14-15页
  二、媒介与文学的传播第15-18页
  三、大众媒介时代的艺术生活第18-20页
 第二节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兴起第20-28页
  一、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界定第20-21页
  二、媒体批评引发争论潮第21-23页
  三、媒体批评兴起探因第23-28页
   1、大众传媒的预设语境第23-24页
   2、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影响第24-25页
   3、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第25-26页
   4、阅读期待视野的改变第26-28页
第二章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主体分析第28-45页
 第一节 媒体批评主体的多元构成第28-40页
  一、即时的批评第29-33页
   1、编辑的批评第29-32页
   2、记者的批评第32-33页
  二、职业的批评第33-36页
  三、自由的批评第36-40页
   1、作家的批评第36-38页
   2、读者的批评第38-40页
 第二节 媒体批评主体的整体特征第40-45页
  一、批评主体的多元化第40-41页
  二、批评意图的多维化第41-42页
  三、批评精神的媒介化第42-45页
第三章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效果分析第45-61页
 第一节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意义第45-52页
  一、媒体批评激活文学—消费产业链的构建第45-47页
  二、媒体批评推动文学对话的“公共空间”的建立第47-50页
  三、媒体批评促使多元互补的文艺批评格局的形成第50-52页
 第二节 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的误区第52-61页
  一、媒体批评沾染消费主义的媒介意志第53-55页
  二、媒体批评播撒碎片化的媒介符号第55-58页
  三、媒体批评彰显感性的媒介意识第58-61页
结语第61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-69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学翻译中的交际修辞--简·奥斯汀《傲慢与偏见》三个中译本的比较
下一篇:嫦娥形象的审美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嬗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