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1.文献综述 | 第12-19页 |
·套作对大豆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·套作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| 第12页 |
·套作对大豆光合生理的影响 | 第12页 |
·套作对大豆生物固氮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·套作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大豆的生物固氮 | 第13-15页 |
·氮的固定 | 第13-14页 |
·氮转移与利用 | 第14页 |
·酰脲与固氮 | 第14-15页 |
·不同基因型大豆固氮和光合的差异 | 第15-17页 |
·固氮能力的差异 | 第15-16页 |
·光合特性的差异 | 第16-17页 |
·生物固氮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| 第17页 |
·目的意义 | 第17-19页 |
2.材料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·供试材料 | 第19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19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农艺性状指标测定 | 第19页 |
·光合生理指标测定 | 第19-20页 |
·酰脲含量测定 | 第20页 |
·可溶性糖的测定:蒽酮比色法 | 第20页 |
·全氮含量测定:用BchiB-324凯氏定氮仪测定 | 第20页 |
·产量与品质 | 第20页 |
·数据分析处理 | 第20-21页 |
3.结果与分析 | 第21-43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农艺性状的表现 | 第21-22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光合特性的差异 | 第22-26页 |
·光合速率 | 第22-23页 |
·叶绿素荧光 | 第23-24页 |
·SPAD值 | 第24-25页 |
·叶面积指数 | 第25-26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糖氮代谢 | 第26-37页 |
·可溶性糖含量 | 第26-28页 |
·全氮含量 | 第28-31页 |
·糖氮比 | 第31-33页 |
·酰脲含量 | 第33-35页 |
·酰脲氮/全氮(U/N) | 第35-37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| 第37-41页 |
·干物质的积累 | 第37-39页 |
·干物质的分配 | 第39-41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| 第41-42页 |
·净套作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品质差异 | 第42-43页 |
·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含量 | 第42页 |
·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| 第42-43页 |
4.讨论 | 第43-47页 |
·净套作下体内物质代谢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比较 | 第43-45页 |
·植株体内的物质代谢 | 第43-44页 |
·产量和品质 | 第44-45页 |
·不同基因型大豆对套作的响应差异 | 第45-47页 |
·植株体内物质代谢 | 第45页 |
·产量和品质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4页 |
附表(图) | 第54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