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16页 |
·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影响的研 | 第11-12页 |
·水分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11页 |
·水分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| 第11页 |
·水分胁迫对水稻体内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11-12页 |
·水分胁迫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12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的补偿效应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对作物生长发育补偿效应的影响 | 第13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对作物生理补偿的影 | 第13-14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| 第14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2 试验设计 | 第16-20页 |
·试验一、孕穗期水分胁迫对水稻补偿效应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6页 |
·材料 | 第16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6页 |
·试验处理 | 第16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叶片水势 | 第16-17页 |
·叶绿素 | 第17页 |
·可溶性糖含量 | 第17页 |
·净光合速率 | 第17页 |
·茎流速率 | 第17页 |
·产量及产量性状 | 第17页 |
·根系 | 第17页 |
·试验二、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对水稻补偿效应的研究 | 第17-19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材料 | 第1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17页 |
·试验处理 | 第17-18页 |
·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分蘖动态 | 第18页 |
·叶面积与干物重 | 第18页 |
·叶绿素含量测定 | 第18页 |
·水势测定 | 第18-19页 |
·光合测定 | 第19页 |
·脯氨酸、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以及SOD、丙二醛、POD、CAT活性的测定 | 第19页 |
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| 第19页 |
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19-20页 |
3 结果和分析 | 第20-39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20-22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·孕穗期不同水分处理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| 第22-25页 |
·茎蘖动态变化 | 第22-23页 |
·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·不同处理对灌浆期茎流速度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·不同水分处理对根系的影响 | 第25页 |
·对水稻叶绿素以及光合的影响 | 第25-30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25-28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胁迫复水后对SPAD值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Chla/b值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孕穗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SPAD值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(Pn)变化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·孕穗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(Pn)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·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| 第30-31页 |
·对一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31-39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水势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水势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孕穗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叶片水势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水分胁迫复水后对水稻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可溶性糖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孕穗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SOD含量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POD含量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CAT含量的影响 | 第37页 |
·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复水后对MDA含量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4 讨论与结论 | 第39-43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补偿效应 | 第39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水稻光合作用的补偿效应 | 第39-40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水稻物质积累及其转运的补偿效应 | 第40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水稻渗透调节能力的补偿效应 | 第40-41页 |
·水分胁迫后复水与水稻保护系统的补偿效应 | 第41-42页 |
·本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