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前期《孟子》考据学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绪论 | 第7-24页 |
一、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研究回顾与展望 | 第8-23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3-24页 |
第一章 清前期《孟子》学基本情况概述 | 第24-44页 |
一、清前期历史背景与学术风尚转变 | 第24-29页 |
二、清前期《孟子》学著作的数量 | 第29-44页 |
第二章 清前期《孟子》考据学举要 | 第44-62页 |
一、关于孟子其人的考证 | 第44-53页 |
(一)考生卒年月 | 第44-47页 |
(二)考弟子门人 | 第47-50页 |
(三)考游历传说 | 第50-53页 |
二、关于《孟子》一书的考证 | 第53-62页 |
(一)考文字音义 | 第53-55页 |
(二)考名物史实 | 第55-57页 |
(三)考地理沿革 | 第57页 |
(四)考典章制度 | 第57-58页 |
(五)考遗句逸篇 | 第58-60页 |
(六)考征引典籍 | 第60-62页 |
第三章 清前期《孟子》考据学平议 | 第62-65页 |
一、清前期《孟子》考据学特色 | 第62-63页 |
(一)总结前代成果 | 第62页 |
(二)创新考证方法 | 第62-63页 |
(三)扩大考证范围 | 第63页 |
二、清前期《孟子》考据学缺失 | 第63-65页 |
(一)多为零散论述 | 第63-64页 |
(二)存在偏颇失当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1页 |
后记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