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32页
   ·选题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4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5-30页
     ·关于农地利用的相关研究第15-19页
     ·关于生态安全的相关研究第19-24页
     ·关于农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研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关于农地利优化的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8-30页
   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31页
   ·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第31-32页
第二章 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32-47页
   ·相关概念界定第32-36页
     ·农地概念与特征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的概念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生态安全的概念第35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相关概念第35-36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36-47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-39页
     ·生态经济理论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生态承载理论第41-42页
     ·人地关系理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·整体论与系统论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第46-47页
第三章 兵团农地开发利用概况第47-61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背景第47页
   ·兵团土地资源的特点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多样性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丰富,生产潜力大第48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具有明显流域性和分散性第48页
     ·土地资源面临着环境脆弱性第48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的发展历程第48-50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的动态分析第50-57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的数量的变化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的质量的变化分析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的程度的变化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效率的变化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分析第57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识别第57-61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第58-61页
第四章 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第61-9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选择第61-62页
   ·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第62-65页
     ·生态足迹的概念第62-63页
     ·生态足迹模型介绍第63-65页
   ·"能值改进生态足迹"模型第65-69页
     ·能值分析基本概念和方法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模型第67-68页
     ·"能值-生态足迹"模型步骤和方法第68-69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/生态足迹的测算第69-76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测算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足迹的测算第72-74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的生态赤字/盈余测算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与传统生态足迹模型测算结果比较分析第75-76页
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时间尺度分析第76-83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间尺度分析第76-81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评价及时间尺度分析第81-83页
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空间尺度分析第83-93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足迹的空间变异分析第83-88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生态安全的空间差异分析第88-93页
第五章 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3-110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影响因子的选取第93-97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子的界定第93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子的选取原则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子的选择第94-97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影响因素的关联度分析第97-101页
     ·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模型的建立第97-99页
     ·基于熵值法的影响因素关联度的计算第99-101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机理分析第101-110页
     ·农业种植结构影响因素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·农地开发利用影响因素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水资源利用影响因素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人口影响因素第105页
     ·制度影响因素第105-110页
第六章 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第110-135页
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述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概念第110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内容第110-111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功能第111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的流程第111-112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及警限的确定第112-115页
     ·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·预警指标警限的确定第113-115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预测第115-121页
     ·灰色预测方法(GM)第115-118页
     ·基于GM(1,1)模型的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的警情预测第118-121页
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第121-135页
     ·警情评价的模型的确立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·基于"变权"的警情评价第124-128页
     ·警情等级划分第128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警情评价及其分析第128-135页
第七章 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第135-152页
   ·农地利用优化的方法的选择第135-137页
   ·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第137-141页
     ·生态功能服务价值最大化的农地利用结构优化第137-140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第140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结构优化评价第140-141页
   ·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农地利用优化设计第141-147页
     ·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耕地利用优化设计第142-145页
     ·基于生态安全的兵团牧草地利用优化第145-147页
   ·农地利用优化策略建议第147-152页
     ·完善团场土地经营管理和产权制度,创新双层经营模式第147页
     ·耕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第147-149页
     ·牧草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第149-150页
     ·林地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第150页
     ·水域利用的优化对策与建议第150-152页
第八章 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52-157页
   ·主要结论第152-155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的变化的研究结论第152页
     ·生态安全视角下的兵团农地利用评价的结论第152-154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生态安全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结论第154页
     ·兵团农地利用的生态安全预警的结论第154-155页
     ·基于生态安全条件下兵团农地利用优化的结论第155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·农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方面第156页
     ·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农地利用优化研究方面第156-157页
参考文献第157-164页
致谢第164-165页
附录第165-171页
作者简介第171-173页
导师评阅表第173页

论文共1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影响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奶牛体细胞的纯化与人COL1α1 cDNA转染及核移植胚胎发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