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学心理学(课堂教育心理学)论文

中学生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模型建构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4页
中文文摘第4-6页
目录第6-8页
第1章 绪论第8-18页
   ·引言第8-9页
   ·睡眠质量的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·睡眠质量的概念界定第9页
     ·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第9-11页
   ·学习压力源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学习压力源的界定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学习压力源的结构与测量第12页
     ·学习压力源与睡眠质量关系第12-13页
   ·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关系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学习倦怠的含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学习压力与学习倦怠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学习倦怠的结构与测量第15页
     ·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关系第15-16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第16页
   ·研究假设第16-18页
第2章 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的修订第18-2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18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对象第18页
     ·研究材料第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程序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19-21页
     ·验证性因素分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信度分析第20页
     ·效度分析第20-21页
   ·讨论第21-22页
第3章 中学生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关系研究第22-44页
   ·研究目的第2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2页
     ·工具第22-23页
   ·结果第23-35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压力源状况第23-25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倦怠状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睡眠质量状况第27-30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第30-33页
     ·回归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·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作用模型建立第33-35页
   ·讨论第35-44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压力源总体状况特点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倦怠总体状况特点第36-37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睡眠质量总体状况特点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第38-40页
     ·中学生学习压力源、学习倦怠对睡眠质量的作用机制第40-42页
     ·不足与展望第42-44页
第4章 结论第44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2页
附录第52-58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8-60页
致谢第60-62页
个人简历第62-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重塑“师魂”--孔子教师观研究
下一篇: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学校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