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绪论 | 第8-25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8-10页 |
(一) 幼儿园游戏面临的现实困境 | 第8页 |
(二) 人类发展生态学——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视野 | 第8-9页 |
(三) 用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理论研究幼儿园游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| 第9-10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(一)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相关研究 | 第10-15页 |
(二) 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研究 | 第15-19页 |
(三)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游戏研究 | 第19-20页 |
(四)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| 第20-21页 |
三、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页 |
(一) 人类发展生态学 | 第21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 | 第21页 |
四、研究意义 | 第21-22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21-22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22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22-25页 |
(一) 研究对象的选取 | 第22页 |
(二) 研究资料的搜集 | 第22-23页 |
(三)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| 第23-24页 |
(四) 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| 第24-25页 |
第一部分 幼儿园游戏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分析之活动的视角 | 第25-44页 |
一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内容 | 第25-26页 |
二、幼儿参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心理动量 | 第26-34页 |
(一) 幼儿参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动性 | 第26-29页 |
(二) 幼儿参与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注意水平 | 第29-32页 |
(三) 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抗干扰情况 | 第32-33页 |
(四)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断后的恢复情况 | 第33-34页 |
三、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结构 | 第34-37页 |
(一) 幼儿同时参与游戏活动的数量 | 第35-36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时间延伸 | 第36-37页 |
(三)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步骤 | 第37页 |
四、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幼儿感受到的生态场的复杂性 | 第37-42页 |
(一)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人际系统 | 第37-39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空间结构 | 第39-40页 |
(三) 幼儿园游戏活动空间的改变或扩展 | 第40-42页 |
五、活动视角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 | 第42-44页 |
第二部分 幼儿园游戏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分析之人际关系的视角 | 第44-54页 |
一、幼儿园游戏中的观察关系 | 第44-46页 |
二、幼儿园游戏中的联合活动关系 | 第46-52页 |
(一) 幼儿园游戏中的互动 | 第47-50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中的均势 | 第50-51页 |
(三) 幼儿园游戏中的情感联系 | 第51-52页 |
三、幼儿园游戏中的基本关系 | 第52-53页 |
四、人际关系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特点 | 第53-54页 |
第三部分 幼儿园游戏的人类发展生态学微观系统分析之角色的视角 | 第54-58页 |
一、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的角色分析 | 第54-56页 |
(一) Z老师的游戏活动计划 | 第54-55页 |
(二) 游戏活动过程 | 第55-56页 |
(三) 幼儿园游戏中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分析 | 第56页 |
二、角色视角下的幼儿园游戏特点 | 第56-58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58-63页 |
一、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儿园游戏理论的启示 | 第58-60页 |
(一)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的活动、角色、人际关系样式是影响幼儿园游戏开展的重要因素 | 第58-59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是具有内容、结构、过程的社会性活动 | 第59页 |
(三) 幼儿园游戏活动主体与游戏环境之间互动共生 | 第59页 |
(四) 幼儿园游戏的有效开展需要活动主体多元的角色定位 | 第59-60页 |
二、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幼儿园游戏实践的启示 | 第60-62页 |
(一)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游戏生态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主观体验 | 第60页 |
(二) 幼儿园游戏应在时间上得到延伸,在空间上得到扩展 | 第60-61页 |
(三) 应鼓励幼儿园游戏活动主体间展开积极对话 | 第61页 |
(四) 教师应该树立多元的角色观,为幼儿提供体验不同角色的机会 | 第61-62页 |
三、对本研究的反思及展望 | 第62-63页 |
(一) 对资料的分析不够深入 | 第62页 |
(二) 对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运用不够灵活 | 第62页 |
(三) 有待进一步研究影响幼儿园游戏的间接生态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附录 | 第68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