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宗教论文--宗教理论与概况论文--宗教理论、宗教思想论文

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研究

中文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1 绪论第6-14页
    1.1 选题依据第6-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理论依据第6-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现实依据第7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理论意义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现实意义第8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动态趋势分析第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1.5 研究重点、难点、创新点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重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难点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创新点第12-14页
2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第14-20页
    2.1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欧洲的文艺复兴、宗教改革运动与启蒙运动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十九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第16页
    2.2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产生的理论渊源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费尔巴哈的学术成长之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费尔巴哈的理论渊源第18-20页
3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的主要内容第20-38页
    3.1 人是宗教的出发点:“人是宗教的始端”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宗教产生的自然根源:人的自然归属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宗教产生的情感根源:人的依赖感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:人的幻想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:人的利己主义第25-26页
    3.2 人是宗教的中心所在:“人是宗教的中心点”第26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人对自然的超越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人格的有限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人的类本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人的本质的异化第31-33页
    3.3 人是宗教的终极目标:“人是宗教的尽头”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宗教根据于人思维的存在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宗教建立于人自身的分裂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宗教目标于人爱的普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宗教超越于人神性的完成第36-38页
4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评析第38-50页
    4.1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的理论意义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从神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从费尔巴哈到马克思第39-41页
    4.2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的方法论价值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颠倒还原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“异化”投射第42-43页
    4.3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的局限性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“抽象”的人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“爱”的宗教第45-46页
    4.4 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的时代性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哲学发展的转向:由“物”到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宗教发展的清算:由有神到无神第48-50页
结语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员工正念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——情绪智力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
下一篇:“卐”符的宗教原始寓意及其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