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药学论文--药物基础科学论文--药物化学论文

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抗肿瘤多肽设计与靶向递送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前言第11-17页
 1 研究背景第11-14页
   ·p53-MDM2与肿瘤/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第11页
   ·p53-MDM2复合物的结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·p53-MDM2抑制剂的研究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天然毒素微型蛋白(多肽)第13页
   ·前期工作基础与技术平台第13-14页
 2 课题设计和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·课题创新点第15页
 参考文献第15-17页
第一部分 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活性多肽设计、制备与表征第17-56页
 第一节 基于蛋白"嫁接"策略的L型多肽设计与表征第17-33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18页
   ·仪器第18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18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18-24页
   ·p53-MDM2的L型多肽抑制剂(微型蛋白stoppin-1)设计第18-20页
   ·具有潜在穿膜能力的微型蛋白stoppin-2和对照的设计第20-21页
   ·stoppin的制备第21-22页
   ·stoppin的二硫键配搭表征第22页
   ·stoppin的圆二色谱学结构表征第22页
   ·stoppin不同状态下的色氨酸荧光谱测定第22页
   ·stoppin对MDM2蛋白亲和力常数的测定第22-24页
   ·细胞试验第24页
   ·稳定性考察第24页
  3 结果与讨论第24-30页
   ·stoppin的制备第24-26页
   ·stoppin的表征第26-29页
   ·stoppin的抗肿瘤活性与机制第29-30页
   ·stoppin-2的稳定性第30页
  4 小结第30-31页
  参考文献第31-33页
 第二节 L型多肽的优化设计第33-48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34页
   ·仪器第34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34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34-35页
   ·基于丙氨酸扫描和端基截取获取同源性多肽第34页
   ·同源性多肽的制备与表征第34-35页
   ·L型多肽的优化设计(微型蛋白stingin的设计)第35页
   ·stingin的制备与表征第35页
   ·stingin对MDM2蛋白亲和力常数的测定第35页
  3 结果与讨论第35-46页
   ·同源性多肽的制备第35-36页
   ·PMI结合MDM2的关键位点与区域第36-37页
   ·~((17-28))p53及其同源性多肽与MDM2的结合情况第37-38页
   ·PMI、~((17-28))p53与MDM2结合的比较研究第38-41页
   ·stingin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·stingin特异性结合MDM2第41-44页
   ·stingin与stoppin的比较第44页
   ·PMI的额外启示第44-46页
  4 小结第46页
  参考文献第46-48页
 第三节 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D型多肽制备与表征第48-56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49页
   ·仪器第49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49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·D型多肽的制备与表征第49-50页
   ·D型多肽与MDM2的结合第50页
   ·D型多肽的稳定性考察第50页
  3 结果与讨论第50-55页
   ·D型多肽的制备第50-51页
   ·D-PMIα特异性结合MDM2第51-53页
   ·D-PMIα的稳定性第53-54页
   ·逆反异构化技术的局限性第54-55页
  4 小结第55页
  参考文献第55-56页
第二部分 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活性多肽靶向递送研究第56-87页
 第一节 RGD介导靶向肿瘤细胞的脂质体递药系统构建第56-68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57页
   ·仪器第57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57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57-62页
   ·膜材料的合成第57-59页
   ·合成产物的鉴定第59页
   ·多肽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9-60页
   ·载多肽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第60-62页
  3 结果与讨论第62-65页
   ·合成产物第62-63页
   ·多肽定量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第63页
   ·载多肽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第63-65页
  4 小结第65-66页
  参考文献第66-68页
 第二节 抑制p53与MDM2结合的多肽抗肿瘤药效与机制研究第68-78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68页
   ·仪器第68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68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68-71页
   ·体外药效评价第68-69页
   ·体内药效评价第69-70页
   ·抗肿瘤机制研究第70-71页
  3. 结果与讨论第71-75页
   ·c(RGD~DYK)介导脂质体递送活性多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效第71-72页
   ·体内抗肿瘤药效第72-74页
   ·活性多肽抗肿瘤机制的探讨第74-75页
  4 小结第75-76页
  参考文献第76-78页
 第三节 脂肪酸化多肽脂质体的构建及其评价第78-87页
  1 仪器与试剂第78-79页
   ·仪器第78-79页
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79页
  2 实验方法第79-81页
   ·脂肪酸修饰的活性多肽制备第79页
   ·多肽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第79-80页
   ·载多肽脂质体的制备及表征第80-81页
   ·载多肽脂质体的体外药效评价第81页
   ·体内抗肿瘤药效第81页
  3 结果与讨论第81-86页
   ·多肽的制备与表征第81-82页
   ·多肽定量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第82-83页
   ·载多肽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第83-84页
   ·体外抗肿瘤药效第84-85页
   ·体内抗肿瘤药效第85-86页
  4 小结第86页
  参考文献第86-87页
总结与展望第87-89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89-92页
 科研论文第89-90页
 专利申请第90页
 科研工作获国际同行评价第90-92页
致谢第92-93页

论文共9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整合素αvβ3介导的阿霉素—树枝状聚合物纳米载药系统的肿瘤靶向研究
下一篇:糖皮质激素反常诱导人羊膜成纤维细胞胞浆型磷脂酶A表达的分子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