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summary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7-22页 |
1.1 锂的基本性质 | 第7-8页 |
1.2 锂的市场及运用 | 第8-10页 |
1.3 锂资源概况 | 第10-13页 |
1.3.1 世界锂资源概况 | 第10-12页 |
1.3.2 国内锂资源概况 | 第12-13页 |
1.4 铝土矿伴生资源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5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5-17页 |
1.6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7-20页 |
1.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1.8 论文完成工作量 | 第21页 |
1.9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特征 | 第22-35页 |
2.1 区域地质 | 第22-25页 |
2.1.1 区域地层 | 第22-23页 |
2.1.2 区域构造 | 第23-24页 |
2.1.3 沉积环境 | 第24-25页 |
2.2 贵州铝土矿地质特征概述 | 第25-27页 |
2.3 小山坝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 | 第27-35页 |
2.3.1 矿区地质特征 | 第27-28页 |
2.3.2 出露地层及岩性 | 第28-30页 |
2.3.3 含矿岩系特征 | 第30页 |
2.3.4 矿体特征 | 第30页 |
2.3.5 实测剖面地质特征 | 第30-35页 |
第三章 贵州铝土矿伴生锂资源特征分析 | 第35-41页 |
3.1 伴生锂资源区域分布特征 | 第35-37页 |
3.2 伴生锂富集因素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2.1 物源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2.2 沉积环境分析 | 第38页 |
3.3 沉积环境与锂富集关系分析 | 第38-41页 |
第四章 小山坝铝土矿伴生锂赋存状态研究 | 第41-62页 |
4.1 实验仪器及方法 | 第41-42页 |
4.2 研究矿物 | 第42-43页 |
4.3 LA原位主量元素分析 | 第43-48页 |
4.4 LA原位微量元素分析 | 第48-50页 |
4.5 LA原位重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6 相关浸出实验 | 第51-52页 |
4.7 锂赋存状态讨论 | 第52-62页 |
第五章 “铁-铝-煤”结构与锂富集关系探讨 | 第62-67页 |
5.1 “铁-铝-煤”结构分析 | 第62-63页 |
5.2 与锂富集关系探讨 | 第63-66页 |
5.2.1 Si、Al、Fe元素分离机理 | 第63-64页 |
5.2.2 Si、Al、Fe元素分离与锂富集关系探讨 | 第64-66页 |
5.3 富集机理探讨 | 第66-67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认识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70-77页 |
附录 | 第77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