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1-18页 |
1.1 PRRSV流行特点 | 第11页 |
1.2 PRRSV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| 第11-12页 |
1.3 PRRSV免疫抑制 | 第12-15页 |
1.3.1 免疫抑制机制 | 第12页 |
1.3.2 PRRSV免疫相关因子 | 第12-15页 |
1.4 PRRSV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| 第15-16页 |
1.5 PRRSV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1.6 PRRSV防控措施 | 第17页 |
1.7 PRRSV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不同免疫和感染状态下PRRSV抗体的检测 | 第18-21页 |
1.1 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18页 |
1.2 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2.1 实验动物模型的筛选 | 第18页 |
1.2.2 PRRSV免疫与实验感染模型的建立 | 第18页 |
1.2.3 不同状态下血清抗体的检测 | 第18-19页 |
1.3 结果 | 第19页 |
1.4 讨论 | 第19-20页 |
1.5 小结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不同免疫与感染状态下血液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检测 | 第21-40页 |
2.1 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21-22页 |
2.1.1 主要材料 | 第21页 |
2.1.2 引物的设计与稀释 | 第21-22页 |
2.1.3 主要仪器 | 第22页 |
2.2 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.1 淋巴细胞RNA提取 | 第22-23页 |
2.2.2 RNA反转录成cDNA | 第23页 |
2.2.3 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 | 第23-24页 |
2.3 结果 | 第24-36页 |
2.3.1 不同免疫状态及感染状态同一细胞因子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 | 第24-31页 |
2.3.2 不同细胞因子在同一免疫状态及感染状态转录水平的检测 | 第31-36页 |
2.4 讨论 | 第36-39页 |
2.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不同免疫与感染状态下血液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检测 | 第40-47页 |
3.1 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3.1.1 主要材料 | 第40页 |
3.1.2 试剂的配制 | 第40-41页 |
3.1.3 主要仪器 | 第41页 |
3.2 方法 | 第41-45页 |
3.3 结果 | 第45-46页 |
3.4 讨论 | 第46页 |
3.5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结论 | 第47-48页 |
主要英文缩略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