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2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2页 |
1.1 病原 | 第14-17页 |
1.1.1 弓形虫虫株分类 | 第14页 |
1.1.2 虫体形态特征 | 第14-15页 |
1.1.3 弓形虫生活史 | 第15-17页 |
1.1.4 致病作用 | 第17页 |
1.2 流行病学 | 第17页 |
1.2.1 传染源 | 第17页 |
1.2.2 传播途径 | 第17页 |
1.2.3 流行特点 | 第17页 |
1.3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3.1 死疫苗 | 第18页 |
1.3.2 亚单位疫苗 | 第18页 |
1.4 弓形虫入侵宿主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5 唾液酸与顶复门寄生虫入侵宿主细胞研究进展 | 第19-21页 |
1.5.1 唾液酸 | 第19-20页 |
1.5.2 顶复门寄生虫 | 第20页 |
1.5.3 D-3-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相关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6 目的与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刚地弓形虫D-3-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材料和方法 | 第22页 |
2.2.1 材料 | 第22页 |
2.2.2 方法 | 第22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3.1 信号肽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3.2 跨膜区分析 | 第23页 |
2.3.3 抗原性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3.4 同源性比对分析 | 第24-25页 |
2.4 讨论 | 第25页 |
2.5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刚地弓形虫D-3-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克隆表达、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26-45页 |
3.1 引言 | 第26页 |
3.2 材料和方法 | 第26-38页 |
3.2.1 材料 | 第26-29页 |
3.2.2 方法 | 第29-35页 |
3.2.3 重组蛋白质纯化 | 第35-37页 |
3.2.4 制备多克隆抗体 | 第37-38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2页 |
3.3.1 总RNA的提取 | 第38-40页 |
3.3.2 Gateway构建重组载体 | 第40页 |
3.3.3 重组蛋白质纯化 | 第40-41页 |
3.3.4 血清效价检测 | 第41-42页 |
3.3.5 IgG纯化 | 第42页 |
3.4 讨论 | 第42-44页 |
3.5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四章 弓形虫D-3-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| 第45-56页 |
4.1 前言 | 第45页 |
4.2 材料和方法 | 第45-50页 |
4.2.1 材料 | 第45页 |
4.2.2 方法 | 第45-50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5页 |
4.3.1 全虫蛋白Western blot验证 | 第50页 |
4.3.2 蛋白质在虫体的间接免疫荧光定位实验 | 第50-52页 |
4.3.3 唾液酸结合实验 | 第52页 |
4.3.4 细胞黏附实验 | 第52-54页 |
4.3.5 体外抗体抑虫实验 | 第54页 |
4.3.6 免疫保护实验 | 第54-55页 |
4.4 讨论 | 第55页 |
4.5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论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