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

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·研究现状及本文创新之处第14-16页
   ·研究思路、内容和方法第16-18页
1 生涯理论综述第18-34页
   ·"生涯"之历史解读第18-23页
     ·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嬗变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生涯定义及内涵第21-23页
   ·生涯之理论梳理第23-28页
     ·生涯理论的哲学蕴含第24-26页
     ·生涯理论的方法论辨析第26-28页
   ·生涯教育之现实审视第28-34页
     ·对生涯教育的诉求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生涯教育"本土化"的艰难第30-34页
2 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考察第34-50页
   ·现实审视第34-40页
  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单薄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错位第36-40页
   ·根源反思第40-45页
     ·传统知识论的阴霾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的误读第42-45页
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第45-50页
     ·出场语境第45-47页
     ·生存论哲学在当代的凸显第47-50页
3 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成的依据第50-66页
   ·历史文化依据第50-55页
     ·生涯认知思想政治教育第50-53页
     ·生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第53-55页
   ·思想理论依据第55-61页
     ·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涯发展思想第55-57页
     ·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第57-61页
   ·内在关联性依据第61-66页
     ·生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承载第61-63页
     ·生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源第63-66页
4 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特征第66-83页
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第66-71页
  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第67-71页
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第71-76页
     ·生涯教育第71-74页
     ·核心价值教育第74-76页
   ·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第76-83页
     ·"以人为本"的原则第76-78页
     ·"生活世界"的原则第78-79页
     ·"双向互动"的原则第79-81页
     ·"张力适度"的原则第81-83页
5 生涯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第83-98页
   ·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第83-87页
     ·从对象性思维到问题式思维第83-85页
     ·从政治性思维到科学性思维第85-87页
   ·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第87-92页
     ·营造适宜的人文环境第87-89页
     ·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第89-92页
   ·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第92-98页
     ·叙事咨询法第92-94页
     ·团体辅导法第94-95页
     ·角色体验法第95-98页
结束语第98-99页
参考文献第99-107页
致谢第107-108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08-109页

论文共10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四萧文艺思想研究
下一篇: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