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古代文学(~1840年)论文

四萧文艺思想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2页
第1章 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·选题的目的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 ·迄今四萧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第13页
  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13-14页
   ·本选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清代以前对四萧创作与文艺思想的研究与评价第14页
     ·清以后到建国前四萧文艺思想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前第15页
     ·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15-1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8页
第2章 四萧的时代及其人生历程第18-48页
   ·南朝中后期的历史文化背景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南朝中后期的社会状况第18-20页
     ·齐梁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学思潮第20-23页
   ·齐梁文艺的兴盛与新变第23-33页
     ·文艺创作的繁盛与题材的开拓第23-26页
     ·对文艺审美规律的深入探讨与发现第26-29页
     ·文艺兴盛与新变的原因第29-33页
   ·四萧及其各自文人群体第33-48页
     ·四萧的人生轨迹与著述情况第33-42页
     ·四萧文人群体的活动方式第42-45页
     ·四萧文人群体的积极影响与局限第45-48页
第3章 四萧文学思想(上)第48-81页
   ·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认识第48-61页
     ·文笔之辨——传统文学观念成熟的标志第49-56页
     ·谨重与放荡——"立身之道与文章异"第56-61页
   ·论文学的表现对象和功能第61-69页
     ·有助风教,娱耳悦目——在矛盾中统一的文学功能观第61-65页
     ·破道破言,罪在不赦——文学在明道弘法上的特殊意义第65-67页
     ·流连哀思,愁情结悲——凸显悲情的审美价值第67-69页
   ·文学审美取向和批评标准第69-74页
     ·事出沉思,义归翰藻——生活与思想的艺术化展示第69-71页
     ·玉徽金铣,阳春妙声——齐梁新贵的独特审美追求第71-73页
     ·绮毅纷披,情灵摇荡——华彩其外、浓情寓内的审美理想第73-74页
   ·求新求变的文学发展观第74-81页
     ·踵事增华,变本加厉——审美创造须不断增益和深化第75-78页
     ·今是古非,用之有所——今虽胜古,亦应有所承传取法第78-79页
     ·世改理变,时移体异——文学新变的理论依据第79-81页
第4章 四萧文学思想(下)第81-95页
   ·辞采论第81-87页
     ·丽而不浮,典而不野——不离传统的创新第81-83页
     ·唇吻遒会,宫徵靡曼——音韵美的理想境界第83-87页
     ·新致英奇,珠玉妍巧——追求新奇的时尚第87页
   ·创作论第87-95页
     ·寓目写心,因事而作——创作动因的探究第88-89页
     ·四萧论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第89-95页
第5章 四萧艺术论的审美倾向第95-105页
   ·四萧的书法审美取向第95-102页
     ·南朝的书法与书法理论第95-97页
     ·反古归真、意气密丽——萧衍的书法审美取向第97-100页
     ·萧衍书论中的"势"范畴第100-102页
   ·四萧的绘画音乐才艺与审美追求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·四萧的绘画审美追求第102-104页
     ·萧衍的音乐审美理想第104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10页
致谢第110-112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12-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荀子功利文艺思想研究
下一篇:生涯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