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--自动化元件、部件论文--发送器(变换器)、传感器论文

基于SPR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结构设计及其特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英文摘要第4-5页
1 绪论第8-20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SPR传感技术第9页
    1.3 PCF-SPR传感技术研究现状第9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基于空气孔内壁镀膜的PCF-SPR传感器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于内嵌金属纳米线的PCF-SPR传感器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基于包层外镀膜的PCF-SPR传感器第13-17页
    1.4 本文创新点和结构安排第17-20页
2 基于SPR的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技术理论研究方法第20-32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光子晶体光纤导光机制第20-21页
    2.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原理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倏逝波与衰减全反射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棱镜型SPR传感原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光子晶体型SPR传感原理第25-26页
    2.4 PCF-SPR传感的数值研究及光谱分析方法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全矢量有限元法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损耗谱分析法第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3 方形排列PCF-SPR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第32-46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页
    3.2 方形排列PCF-SPR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第32-34页
    3.3 方形排列PCF-SPR传感器的传感特性研究第34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方形排列PCF-SPR传感器的模场分析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结构参数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传感性能评估第40-4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3-46页
4 高双折射PCF-SPR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第46-6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6页
    4.2 高双折射PCF-SPR传感器的优势第46-47页
    4.3 高双折射PCF-SPR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第47-48页
    4.4 高双折射PCF-SPR传感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高双折射PCF-SPR传感器的双折射及模场特性分析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纤芯区域半径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空气孔尺寸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金属膜和待测介质通道厚度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传感性能评估第55-5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8-60页
5 双芯PCF-SPR温度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特性研究第60-70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60页
    5.2 双芯PCF-SPR温度传感器的理论模型第60-62页
    5.3 双芯PCF-SPR温度传感器的传感特性研究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基模模场分布特性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空气孔尺寸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孔间距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金属膜厚度对传感性能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传感性能评估第67-69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9-70页
6 总结与展望第70-72页
致谢第72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82页
附录第82页
    A.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便携式半导体激光测距仪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虚拟材料的ESO结构频率优化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