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2 理论基础 | 第15-27页 |
2.1 物质流、能量流与信息流协同理论 | 第15-23页 |
2.2 系统动力学 | 第23-2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3 基于物质流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的宜城市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27-47页 |
3.1 宜城市概况介绍 | 第27-31页 |
3.2 基于物质流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的宜城市指标体系建立 | 第31-34页 |
3.3 基于物质流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的宜城市历史评价 | 第34-38页 |
3.4 宜城市物质流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38-41页 |
3.5 宜城市能量流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41-43页 |
3.6 宜城市信息流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43-45页 |
3.7 宜城市人口数量动力学模型建立 | 第45-46页 |
3.8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4 宜城市动力学模拟及可持续发展分析 | 第47-63页 |
4.1 宜城市分情景动力学模拟分析 | 第47-57页 |
4.2 基于物质流、能量流和信息流协同理论的宜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 | 第57-6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63页 |
5.2 不足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