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前言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5页 |
1.1.1 基因和启动子 | 第10页 |
1.1.2 启动子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0-11页 |
1.1.3 常用启动子及其特性 | 第11-13页 |
1.1.4 其他启动子元件 | 第13页 |
1.1.5 启动子的应用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21页 |
1.2.1 启动子元件库 | 第15-20页 |
1.2.2 在染色体上构建启动子库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4.1 大肠杆菌组成型强启动子的构建 | 第21页 |
1.4.2 大肠杆菌严谨型强启动子的构建 | 第21-22页 |
2 材料方法 | 第22-4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2-30页 |
2.1.1 菌株和质粒 | 第22-24页 |
2.1.2 引物 | 第24-27页 |
2.1.3 培养基 | 第27页 |
2.1.4 主要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| 第27-29页 |
2.1.5 主要溶剂 | 第29-30页 |
2.2 分析方法 | 第30-34页 |
2.2.1 质粒的小量提取 | 第30页 |
2.2.2 目的基因扩增 | 第30-31页 |
2.2.3 产物纯化 | 第31页 |
2.2.4 琼脂糖凝胶电泳 | 第31-32页 |
2.2.5 菌株的一般遗传改造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3 组成型启动子的构建 | 第34-37页 |
2.3.1 组成型启动子合成 | 第34页 |
2.3.2 质粒p△lacZ-PlacZ-gfp的构建 | 第34-35页 |
2.3.3 组成型启动子表达质粒p△lacZ-PrmD-gfp的构建 | 第35-37页 |
2.3.4 启动子表达质粒系列p△lacZ-M1-XX-gfp的构建 | 第37页 |
2.4 CRSIPR/Cas9技术将组成型启动子整合染色体上 | 第37-38页 |
2.5 组成型启动子相对表达强度分析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| 第38页 |
2.6 构建不同强度的组成型启动子 | 第38-42页 |
2.6.1 构建p△lacZ-PrrnD-gfp-Km质粒 | 第38-39页 |
2.6.2 CRSIPR/Cas9技术将PrrnD-gfp-Km基因整合染色体上 | 第39页 |
2.6.3 构建基因表达调控质粒pXZ-CS | 第39-40页 |
2.6.4 PrrnD启动子的RBSL库荧光强度的筛选 | 第40-42页 |
2.7 严谨型启动子的构建 | 第42-44页 |
2.7.1 严谨型启动子合成 | 第42页 |
2.7.2 严谨型启动子质粒的构建 | 第42-44页 |
2.8 CRSIPR/Cas9技术将严谨型启动子整合染色体上 | 第44-45页 |
2.8.1 PlacO2和PlacO3启动子的整合 | 第44页 |
2.8.2 PlacO+ara和PlacO+rha启动子的整合 | 第44页 |
2.8.3 PtetO2和PtetO3启动子的整合 | 第44-45页 |
2.9 严谨型启动子相对表达强度分析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| 第45-46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46-62页 |
3.1 组成型启动子的构建 | 第46-47页 |
3.1.1 组成型启动子的设计 | 第46页 |
3.1.2 组成型启动子质粒的构建-用于启动子整合 | 第46-47页 |
3.2 组成型启动子的染色体整合 | 第47-48页 |
3.3 组成型启动子相对表达强度分析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| 第48-49页 |
3.4 构建表达强的组成型启动子 | 第49-57页 |
3.4.1 构建p△lacZ-PrrnD-gfp-Km质粒 | 第50页 |
3.4.2 PrrnD-gfp-Km基因染色体的整合 | 第50-51页 |
3.4.3 构建基因表达调控质粒pXZ-CS | 第51-52页 |
3.4.4 PrrnD启动子的RBSL库荧光强度的筛选 | 第52-57页 |
3.5 严谨型启动子的构建 | 第57-58页 |
3.5.1 严谨型启动子的设计 | 第57-58页 |
3.5.2 严谨型启动子的质粒的构建-用于启动子整合 | 第58页 |
3.6 严谨型启动子的染色体整合 | 第58-59页 |
3.7 严谨型启动子表达强度的分析及荧光观察 | 第59-62页 |
4 结论 | 第62-64页 |
4.1 全文总结 | 第62-63页 |
4.2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63页 |
4.3 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63-64页 |
5 展望 | 第64-65页 |
6 参考文献 | 第65-73页 |
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73-74页 |
8 致谢 | 第74-75页 |
附录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