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7页 |
1.1 微流控芯片数字全息成像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| 第16-24页 |
1.2.1 数字全息基本成像方法发展沿革 | 第17-20页 |
1.2.2 微流控芯片成像的数字全息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1.2.3 国内数字全息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工作 | 第24-27页 |
第2章 数字全息成像基本原理 | 第27-37页 |
2.1 双球面波干涉的菲涅耳数字全息成像原理 | 第27-28页 |
2.2 双波长数字全息相位成像原理 | 第28-30页 |
2.3 时空扫描数字全息术成像方法 | 第30-35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偏振复用双波长数字全息实时显微成像 | 第37-67页 |
3.1 偏振复用双波长数字全息成像系统 | 第37-49页 |
3.1.1 偏振复用双波长数字全息记录光路 | 第38-43页 |
3.1.2 偏振复用双波长数字全息成像实验 | 第43-47页 |
3.1.3 单CCD偏振复用系统对于双波长成像的分辨率影响 | 第47-49页 |
3.2 数字全息重建的频谱滤波算法 | 第49-58页 |
3.2.1 离轴频谱自动滤波算法 | 第50-52页 |
3.2.2 离轴频谱自动滤波算法的实验验证 | 第52-56页 |
3.2.3 共路双波长数字全息的关联滤波算法 | 第56-58页 |
3.3 基于微流控通道的数字全息溶液折射率定量测量方法 | 第58-65页 |
3.3.1 基于Y型微流控通道的单波长数字全息溶液折射率计量方法 | 第58-61页 |
3.3.2 基于Y型微流控通道的双波长数字全息溶液折射率验证测量 | 第61-63页 |
3.3.3 基于单路微流控通道的数字全息溶液折射率计量方法 | 第63-6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4章 基于微流体运动的时空扫描数字全息显微成像 | 第67-103页 |
4.1 面阵CCD记录的时空扫描数字全息数值重建 | 第67-73页 |
4.1.1 面阵CCD时空扫描数字全息图的构成 | 第69-72页 |
4.1.2 时空全息图中带状散斑噪声的抑制 | 第72-73页 |
4.2 时空扫描全息重构中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| 第73-83页 |
4.2.1 基于运动分解提高成像分辨率的方法 | 第74-76页 |
4.2.2 单向时空扫描数字全息的成像分辨率提高实验 | 第76-79页 |
4.2.3 基于运动分解的时空扫描数字全息的成像分辨率实验 | 第79-83页 |
4.3 时空扫描数字全息成像质量提高方法研究 | 第83-90页 |
4.3.1 基于区域扫描的时空扫描数字全息基本原理 | 第83-89页 |
4.3.2 区域扫描法对于散斑噪声的抑制 | 第89-90页 |
4.4 线扫描下时空扫描数字全息的血细胞成像计数 | 第90-102页 |
4.4.1 基于时空扫描数字全息术的高通量血细胞计数 | 第91-96页 |
4.4.2 基于相关识别的血细胞全息三维示踪算法 | 第96-10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3页 |
第5章 微流体效应的数字全息测量方法研究 | 第103-125页 |
5.1 薄膜厚度的数字全息计量基本方法 | 第103-109页 |
5.1.1 薄膜厚度的数字全息相位表征 | 第103-105页 |
5.1.2 薄膜的数字全息记录方法与伪透镜效应的应对 | 第105-107页 |
5.1.3 薄膜厚度的获取 | 第107-109页 |
5.2 薄膜计量的数字全息实验研究 | 第109-117页 |
5.2.1 薄膜中心区域排水过程的数字全息测量与模型表征 | 第109-111页 |
5.2.2 薄膜全视场区域排水过程的数字全息测量与表征 | 第111-115页 |
5.2.3 高速相机下薄膜破裂过程的数字全息成像 | 第115-117页 |
5.3 薄膜表面排水过程的数字全息微粒示踪算法 | 第117-12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3-12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125-1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9-13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7-139页 |
致谢 | 第139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