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船舶机械论文--船舶系统论文--船舶操纵控制系统论文

基于Backstepping的船舶运动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

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30页
   ·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·船舶运动鲁棒控制的研究现状第15-27页
     ·船舶航向自动舵鲁棒控制第16-21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鲁棒控制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船舶舵鳍联合鲁棒控制第22-25页
     ·船舶运动控制发展趋势综述第25-27页
   ·基于Backstepping的船舶运动非线性鲁棒控制现状第27-28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内容第28-30页
第2章 基础理论第30-49页
   ·Lyapunov稳定性理论第30-34页
     ·Lyapunov稳定性定义第30-31页
     ·Lyapunov稳定性定理第31-33页
     ·Barbalat定理及其推论第33-34页
   ·Backstepping设计原理第34-40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Backstepping设计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自适应Backstepping设计第36-38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阻尼引理第38-40页
   ·简捷鲁棒控制算法第40-48页
     ·鲁棒控制理论第40页
     ·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第40-42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系统的L_2增益与耗散性第42-44页
     ·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第44-48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48-49页
第3章 船舶航向保持系统鲁棒控制第49-77页
   ·船舶航向保持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第49-57页
     ·船舶航向系统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0-53页
     ·船舶运动响应型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3-54页
     ·舵机伺服系统模型第54页
     ·海风的干扰力数学模型第54-56页
     ·海浪干扰力数学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·船舶航向保持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第57-67页
     ·基于积分Backstepping的船舶航向保持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第57-60页
     ·船舶航向保持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第60-65页
     ·仿真研究第65-67页
   ·船舶航向保持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第67-76页
     ·基于自适应Backstepping的船舶航向保持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68-70页
     ·船舶航向保持简捷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第70-72页
     ·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船舶航向保持自适应鲁棒控制第72-73页
     ·仿真实验与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76-77页
第4章 船舶减摇鳍系统鲁棒控制第77-111页
   ·船舶减摇鳍系统数学模型第78-90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系统数学模型的构成第78-86页
     ·鳍机伺服系统模型第86页
     ·船舶横摇非线性仿真研究第86-90页
   ·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船舶减摇鳍鲁棒控制器设计第90-94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线性控制系统设计第90-91页
     ·基于闭环增益成形算法的线性减摇鳍控制器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线性鲁棒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第92-94页
   ·船舶减摇鳍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第94-100页
     ·基于Backstepping的减摇鳍非线性控制器设计第94-98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非线性鲁棒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第98-100页
   ·船舶减摇鳍系统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第100-109页
     ·基于Backstepping的减摇鳍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100-105页
     ·船舶减摇鳍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第105-109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109-111页
第5章 船舶舵鳍联合系统鲁棒控制第111-138页
   ·航向保持具有非线性的舵鳍联合系统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第111-123页
     ·航向保持具有非线性的舵鳍联合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·基于Backstepping方法的非线性舵鳍联合系统控制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舵鳍联合系统简捷非线性鲁棒控制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·舵鳍联合系统简捷非线性控制仿真研究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22-123页
   ·"育鲲"轮舵鳍联合系统非线性自适应鲁棒控制第123-137页
     ·"育鲲"轮舵鳍联合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简化第123-125页
     ·"育鲲"轮舵鳍联合非线性自适应控制器设计第125-129页
     ·基于CGSA的舵鳍联合系统非线性自适应鲁棒设计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仿真研究第131-137页
     ·结论第1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7-138页
第6章 结论与展望第138-141页
   ·全文总结第138-139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39-141页
参考文献第141-151页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51-153页
致谢第153页

论文共15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网络化控制系统中状态估计问题的研究
下一篇:危险模式人工免疫算法及其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