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各种企业经济论文--联合企业经济论文--高新技术企业论文

我国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与测度研究

提要第1-10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0-39页
   ·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-19页
     ·本文中相关概念及定义解释第10-11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的发展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·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·本研究国内外文献与理论综述第20-36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0-25页
     ·国内外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的研究现状第25-30页
     ·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研究现状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自主创新研究理论第31-36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框架第36-39页
     ·主要采用研究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·本文研究框架内容第36-37页
     ·本文技术路线第37-39页
第二章 自主创新系统理论概述第39-62页
   ·创新系统理论第39-44页
     ·创新系统层次第40页
     ·创新系统分类第40-42页
     ·创新系统发展过程第42-44页
   ·国家宏观创新体系第44-52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体系研究流派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体系构成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体系基本运行原理第48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模型第48-51页
     ·国家创新系统核心功能第51-52页
   ·区域中观创新体系第52-59页
     ·区域创新体系的特征与内涵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区域创新体系分类构成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典型区域创新系统模型第55-57页
     ·区域创新系统功能第57-59页
     ·区域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第59页
   ·微观创新系统理论第59-61页
     ·微观创新管理概述第59-60页
     ·微观创新对象与资源第60页
     ·微观创新进程第60-61页
 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三章 高新区自主创新要素与管理分析第62-79页
   ·自主创新系统要素构成分类第62-6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承担主体第62-64页
     ·建设管理主体第64-65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其他建设要素第65-66页
   ·自主创新系统核心管理模式第66-69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要素平台管理职能分析第69-78页
     ·管理平台第69-73页
     ·交易市场平台第73-74页
     ·研发平台第74-77页
     ·中介服务平台第77-78页
 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四章 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动因机理第79-94页
   ·自主创新的能力积累与过程演化第79-84页
     ·增强自主创新主体的层次规模第80-81页
     ·培育示范性自主创新标杆过程第81-84页
   ·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分析第84-87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动力分类第84-85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演化第85-87页
   ·自主创新与产业集群交互驱动分析第87-93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产业集群优势与策略第88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与产业集群发展互动关系第88-89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产业集聚动力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产业动力测度第90-91页
     ·产业集群发展趋势第91-93页
 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五章 高新区自主创新培育与支撑模式第94-121页
   ·自主创新内生式增长模式分析第94-106页
     ·内生增长理论发展第94-97页
     ·科技企业孵化内生增长的创新培育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内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第103-106页
   ·自主创新集群模式第106-113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企业集群式创新的机理第107-109页
     ·企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企业集群生命周期识别第110-113页
   ·自主创新的联盟合作模式第113-120页
     ·企业网络联盟合作成因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企业联盟合作创新动机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·联盟合作的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与模式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联盟合作组织模式第118-120页
 本章小结第120-121页
第六章 高新区自主创新PIH 路径培育第121-160页
   ·创新路径理论起源与发展第121-130页
     ·路径依赖形成的原因第122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PIH 路径理论第122-125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路径设计选择原则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主体要素第126-130页
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的内外因分析第130-13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的内因分析第130-131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的外因分析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的计划引导特征第135-136页
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基础定位与选择第136-149页
     ·项目驱动的国际竞争化发展趋势第136-140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中的产业发展定位与布局第140-148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产业化路径条件第148-149页
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培育模式第149-15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进化模式第149-151页
     ·创新PIH 路径选择中的关键因素第151-152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PIH 路径测度与模型第152-156页
   ·基于大飞机项目的自主创新PIH 路径培育实证分析第156-159页
 本章小结第159-160页
第七章 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与分析第160-186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测度原则第161-162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构成第162-16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资源协同能力第163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环境整合能力第163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渠道建设能力第163-164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模块化能力第164-166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分类指标体系第166-168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流程与算法模型第168-178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能力排序与因素关联分析第168-171页
     ·聚类分析流程与算法第171-172页
     ·DMU 决策单元聚类分析第172-174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与效率的DEA 分析第174-178页
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排序测度分析第178-185页
     ·基于因子分析的自主创新能力测度过程第178-181页
     ·因素重构与联立方程第181-182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能力测算结果与分析第182-185页
 本章小结第185-186页
第八章 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86-189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创新之处第186-187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产业测度理论创新第186页
     ·高新区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创新第186页
     ·自主创新的PIH 路径培育理论创新第186-187页
     ·内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理论第187页
   ·问题与不足第187页
   ·发展与机遇第187-189页
参考文献第189-195页
致谢第195-196页
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96-198页
 一、发表论文、出版著作情况第196页
 二、科研课题与项目第196页
 三、企业横向项目第196-198页
摘要第198-200页
ABSTRACT第200-203页
附表一第203-208页

论文共2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跨国公司R&D活动对中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影响
下一篇:渠道资产基础理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