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大气颗粒物污染 | 第9-10页 |
1.1.2 大气颗粒物中碳组分 | 第10-11页 |
1.2 碳组分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1.2.1 碳组分分析方法 | 第11页 |
1.2.2 碳组分的污染特征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和碳组分测定 | 第15-19页 |
2.1 采样点分布与样品采集 | 第15页 |
2.1.1 采样频次与设备 | 第15页 |
2.1.2 采样点位代表性分析 | 第15页 |
2.2 大气颗粒物质量测定 | 第15-16页 |
2.3 有机碳、元素碳离线分析 | 第16-18页 |
2.3.1 检测原理 | 第16-17页 |
2.3.2 有机碳(OC)和元素碳(EC)质量测定 | 第17页 |
2.3.3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| 第17-18页 |
2.4 PMF模型 | 第18-19页 |
第3章 大气颗粒物浓度污染水平及时空变化规律 | 第19-27页 |
3.1 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 | 第19-23页 |
3.1.1 PM_(10)、PM_(2.5)和PM_1浓度变化特征 | 第19-20页 |
3.1.2 PM_(10)、PM_(2.5)和PM_1相关性分析及气象条件影响 | 第20-23页 |
3.2 PM_(2.5)郊区与城区对比分析 | 第23页 |
3.3 典型污染过程特征分析及变化规律 | 第23-2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石家庄市碳组分时空分布特征 | 第27-43页 |
4.1 碳组分季节分布特征 | 第27-31页 |
4.1.1 PM_(10)、PM_(2.5)和PM_1碳组分粒径对比分析 | 第27-29页 |
4.1.2 PM_1碳组分季节变化解析 | 第29-31页 |
4.2 PM_(2.5)中OC/EC和SOC的空间分布特征 | 第31-33页 |
4.3 碳组分来源分析 | 第33-42页 |
4.3.1 碳组分中OC与EC相关性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3.2 OC/EC比值判断法 | 第35-37页 |
4.3.3 八种碳组分丰度分析 | 第37-4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碳组分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3-53页 |
5.1 PM_1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3-45页 |
5.2 PM_(2.5)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5-48页 |
5.3 PM_(10)与气态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| 第48-5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石家庄市碳组分来源解析 | 第53-67页 |
6.1 PM_1中碳组分PMF源解析 | 第53-57页 |
6.2 PM_(2.5)中碳组分PMF源解析 | 第57-61页 |
6.3 PM_(10)中碳组分PMF源解析 | 第61-6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