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组合结构论文

热荷载作用下钢—混凝土结构模块梁传热与力学分析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的来源第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钢骨混凝土结构模块研究的现状第8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目前对于钢骨混凝土传热数值模拟研究的现状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第8-14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课题研究内容概述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在论文中主要拟解决的问题第14-15页
第二章 分析模型的选取与二维传热分析第15-24页
    2.1 分析模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分析模型选取的原则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评估模型的选择第15-17页
    2.2 二维传热分析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分析概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稳态传热有限元分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瞬态传热有限元分析第20-23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第三章 三维热力耦合线性分析第24-33页
    3.1 三维线性分析模型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三维分析模型梁临界跨度的确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三维分析模型第25-27页
    3.2 三维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热力耦合计算过程简述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热力耦合计算结果简述第28-31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1-33页
第四章 三维热力耦合非线性分析第33-57页
    4.1 三维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非线性混凝土单元的本构关系第33-34页
    4.2 三维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第3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过程简述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C20 混凝土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第36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C30、C35 混凝土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第45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混凝土非线性热力耦合计算结果汇总第51-56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第五章 非线性与线性分析结果对比与理论估算第57-62页
    5.1 结果汇总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支座反力结果对比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单元内力结果对比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理论估算与对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求解代价的节省第60-61页
    5.2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热荷载下线性分析与非线性分析的对比结论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对于设计单位工程实践的价值第61-6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2-65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62-63页
    6.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第63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7页
致谢第67-6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8-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照明工程项目管理应用
下一篇:制药厂洁净公用工程改造工程的质量风险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