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矿山开采岩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矿山开采岩移的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马城矿区工程地质构造与采矿方法 | 第16-24页 |
2.1 马城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| 第16-18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6页 |
2.1.2 自然地理 | 第16-17页 |
2.1.3 水文地质及地表条件 | 第17-18页 |
2.2 马城矿区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8-22页 |
2.2.1 地质构造 | 第18-20页 |
2.2.2 地层特征 | 第20页 |
2.2.3 矿体地质特征 | 第20-22页 |
2.2.4 资源储量 | 第22页 |
2.3 采矿方法 | 第22-23页 |
2.3.1 开采对象和方式 | 第22-23页 |
2.3.2 开采顺序 | 第23页 |
2.3.3 开采分区及特征 | 第23页 |
2.4 本章总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多中段叠加开采诱发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研究 | 第24-43页 |
3.1 岩移影响因素及参数求取方法 | 第24-28页 |
3.1.1 影响因素 | 第25页 |
3.1.2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| 第25-28页 |
3.2 模型参数的选取和设计 | 第28-32页 |
3.2.1 地下矿体开采方案 | 第28-29页 |
3.2.2 破坏准则与岩石力学参数 | 第29-30页 |
3.2.3 矿山开采模型的建立 | 第30-32页 |
3.3 多中段叠加开采影响特点分析 | 第32-42页 |
3.3.1 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3.2 应力场演变规律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.3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4 本章总结 | 第42-43页 |
第四章 不同开采工况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研究 | 第43-65页 |
4.1 不同充填率的影响特点分析 | 第43-51页 |
4.1.1 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.2 应力场演变规律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1.3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| 第47-51页 |
4.2 不同充填体强度的影响特点分析 | 第51-57页 |
4.2.1 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2.2 应力场演变规律分析 | 第54页 |
4.2.3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| 第54-57页 |
4.3 不同开采顺序的影响特点分析 | 第57-63页 |
4.3.1 地表移动规律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2 地表变形规律分析 | 第60-63页 |
4.4 本章总结 | 第63-65页 |
第五章 地表移动破坏范围界定及其设施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 | 第65-86页 |
5.1 不同开采条件下移动影响范围的确定 | 第66-76页 |
5.1.1 多中段叠加开采影响范围的分析 | 第66-69页 |
5.1.2 不同充填率开采影响范围的确定 | 第69-73页 |
5.1.3 不同充填体强度开采影响范围的确定 | 第73-75页 |
5.1.4 移动角的确定 | 第75-76页 |
5.2 地面相关建筑设施安全评估 | 第76-78页 |
5.2.1 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5.2.2 安全开采措施 | 第77-78页 |
5.3 地表砖墙承重建筑物保护措施 | 第78-85页 |
5.3.1 地表砖墙承重建筑物保护措施 | 第78-79页 |
5.3.2 地表砖墙承重建筑物安全防护措施 | 第79-80页 |
5.3.3 现有建筑加固方案设计方法 | 第80-85页 |
5.4 本章总结 | 第85-8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6-87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