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1页 |
1.2 智能优化算法 | 第11-13页 |
1.2.1 智能算法的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粒子群算法 | 第12页 |
1.2.3 粒子群算法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| 第13-14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 | 第15-27页 |
2.1 变风量空调系统概述 | 第15-17页 |
2.1.1 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2 变风量空调系统组成 | 第16-17页 |
2.1.3 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| 第17页 |
2.2 变风量空调系统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2.1 变风量空调系统优点 | 第17-18页 |
2.2.2 变风量空调系统缺点 | 第18页 |
2.3 变风量系统中风机的控制形式 | 第18-20页 |
2.3.1 定静压法 | 第18-19页 |
2.3.2 变静压法 | 第19页 |
2.3.3 总风量法 | 第19-20页 |
2.4 系统末端装置控制形式 | 第20-22页 |
2.4.1 压力有关型末端控制 | 第20-21页 |
2.4.2 压力无关型末端控制 | 第21-22页 |
2.4.3 压力有关型与压力无关型末端控制的系统仿真 | 第22页 |
2.5 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过程分析与系统数学建模 | 第22-25页 |
2.5.1 系统运行过程的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5.2 系统控制特点 | 第23页 |
2.5.3 过程建模的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5.4 末端装置系统机理建模 | 第24-25页 |
2.6 本章总结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空调系统末端的送风量和房间模型 | 第27-33页 |
3.1 末端装置送风量的概述 | 第27-30页 |
3.1.1 空调房间室内空气参数 | 第27-28页 |
3.1.2 空调室内负荷计算 | 第28页 |
3.1.3 空调室外空气参数的计算 | 第28-30页 |
3.2 空调房间的模型建立 | 第30-32页 |
3.2.1 房间墙的模型 | 第30-31页 |
3.2.2 房间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3.3 本章总结 | 第32-33页 |
第四章 粒子群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| 第33-47页 |
4.1 空调系统控制器 | 第33页 |
4.2 PID控制器概述 | 第33-38页 |
4.2.1 PID控制原理 | 第34页 |
4.2.2 PID控制器各调节器的原理及作用 | 第34-36页 |
4.2.3 PID参数的确定 | 第36-38页 |
4.3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PID控制器设计 | 第38-43页 |
4.3.1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理论基础 | 第38-42页 |
4.3.2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| 第42-43页 |
4.4 PSO优化PID控制器参数 | 第43-46页 |
4.4.1 适应度值ITAE | 第43-44页 |
4.4.2 PSO调整PID参数的步骤 | 第44-46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仿真分析 | 第47-57页 |
5.1 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7页 |
5.2 空调系统的仿真 | 第47-51页 |
5.2.1 Simulink中PID模型的建立 | 第48-49页 |
5.2.2 粒子群算法优化仿真 | 第49-51页 |
5.3 试验与仿真研究 | 第51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7-59页 |
6.1 总结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竞赛成果 | 第63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