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植物学论文--植物生理学论文--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--协迫生理学论文

低磷胁迫下苜蓿生理生态特性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0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1 植物对磷的利用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植物在低磷环境中的应激机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植物在低磷环境下根系形态的变化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在低磷环境中根际的酸化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植物在低磷环境中有机酸的产生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植物在低磷环境下酸性磷酸酶的分泌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植物在低磷环境中的磷转运蛋白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植物在低磷环境中光合因子的变化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背景和意义第14-15页
第二章 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耐低磷性评价第15-27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15-16页
    2.2 植物材料和材料培养第16-17页
    2.3 测定指标和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形态指标的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磷含量的测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酸性磷酸酶的测定第17页
    2.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7-18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分析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紫花苜蓿的株高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紫花苜蓿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紫花苜蓿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紫花苜蓿茎粗和分枝数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紫花苜蓿磷含量和磷利用率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紫花苜蓿酸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浓度下的变化第22-23页
    2.6 主成分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2.7 隶属函数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8 讨论与结论第25-27页
第三章 敖汉苜蓿与维多利亚苜蓿对外界低磷应激机制的比较第27-45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27页
    3.2 植物材料与培养第27-28页
    3.3 测定指标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形态指标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磷含量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酸性磷酸酶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分析第3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株高的变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变化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低磷环境下对敖汉和维多利亚茎叶干重、根系干重和根冠比的变化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磷含量和磷利用率的变化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低磷环境下净光合效率的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低磷环境下对气孔导度的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蒸腾速率的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8 低磷环境下对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9 敖汉与维多利亚的耐低磷系数比较第40-42页
    3.5 讨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植株生长和根形态的变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磷含量和磷利用率的变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低磷环境下对敖汉和维多利亚光合相关因子的变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低磷环境下敖汉和维多利亚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第43-45页
第四章 主要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51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1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立碗藓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特征分析
下一篇:秀丽隐杆线虫转录因子HLH-30在逆境中的激活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