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民族音乐研究论文

黄河中下游四个地区“绣荷包调”的音乐风格探究
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绪论第10-12页
第一章 《绣荷包》的来历以及与黄河中下游四个地区自然、人文环境的关系第12-20页
    第一节 、绣荷包的来历与曲调的最早记载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绣荷包的来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绣荷包”曲调的最早记载第13-15页
    第二节 、自然环境、人文环境与民歌的关系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陕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陕北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四个地区的人文环境第16-19页
    总结第19-20页
第二章 黄河中下游四个地区《绣荷包》的音乐分析第20-38页
    第一节 、四个地区民歌小调的整体音乐风格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陕北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河南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山西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山东民歌小调的音乐风格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、四个地区《绣荷包》的音乐分析第23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陕北《绣荷包》音乐分析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结构、旋律、调式分析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语言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河南《绣荷包》音乐分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结构、旋律、调式分析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语言特点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山西《绣荷包》音乐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结构、旋律、调式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语言特点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山东《绣荷包》音乐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一)结构、旋律、调式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二)语言特点第36-37页
    总结第37-38页
第三章 四个地区《绣荷包》的演唱风格第38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、陕北《绣荷包》的演唱风格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用声用气技巧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腔润腔技巧第38-39页
    第二节 、河南《绣荷包》的演唱风格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用声用气技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腔润腔技巧第40页
    第三节 、山西《绣荷包》的演唱风格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声用气技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腔润腔技巧第41-42页
    第四节 、山东《绣荷包》民歌的演唱风格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用声用气技巧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行腔润腔技巧第42-44页
第四章 “绣荷包”蕴含的审美情趣第44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、四个地区《绣荷包》审美情趣的共性特征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荷包蕴含的审美情趣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绣荷包调”蕴含的审美情趣第44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、四个地区《绣荷包》审美情趣的个性特征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陕北《绣荷包》的审美情趣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河南《绣荷包》的审美情趣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山西《绣荷包》的审美情趣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山东《绣荷包》的审美情趣第46-47页
结语第47-48页
参考文献第48-5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哈尔滨之夏国际手风琴艺术周比赛的研究
下一篇:对比分析舒伯特与托斯蒂的《小夜曲》在二度创作中的艺术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