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导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意义 | 第8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三、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四、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基本理论 | 第12-18页 |
第一节 概念辨析 | 第12-13页 |
一、慈善组织 | 第12-13页 |
二、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| 第13页 |
第二节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6页 |
一、以社会学为视角——社会公共性理论 | 第14页 |
二、以经济学为视角——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4-15页 |
三、以法学为视角——社会公众知情权理论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价值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| 第18-30页 |
第一节 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沿革 | 第18-20页 |
一、《慈善法》实施前 | 第18-19页 |
二、《慈善法》实施后 | 第19-20页 |
第二节 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践 | 第20-24页 |
一、《慈善法》实施前 | 第21-24页 |
二、《慈善法》实施后 | 第24页 |
第三节 我国现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24-30页 |
一、信息公开的主体不明确 | 第25页 |
二、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明确 | 第25-26页 |
三、信息公开的方式不完善 | 第26-27页 |
四、信息公开的监督机制缺乏多样性 | 第27-28页 |
五、信息公开的救济程序及法律责任不完善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国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考证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国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介绍 | 第30-33页 |
一、英国 | 第30-31页 |
二、美国 | 第31-32页 |
三、德国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国外经验对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启示 | 第33-35页 |
一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| 第33-34页 |
二、建立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的不同标准 | 第34页 |
三、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监督作用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我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的优化思路 | 第35-42页 |
第一节 明确信息公开主体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细化信息公开内容的标准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完善信息公开的方式 | 第37-38页 |
第四节 形成有效的信息公开监管体系 | 第38-40页 |
一、行政监管 | 第38-39页 |
二、社会公众监督 | 第39页 |
三、第三方评估机构监督 | 第39-40页 |
第五节 完善信息公开的救济途径及法律责任 | 第40-42页 |
一、完善信息公开的救济途径 | 第40-41页 |
二、确立违背信息公开义务的法律责任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