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--人事管理论文

转型期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研究--以C军工研究所为例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6页
导言第11-23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五、论文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六、研究难点、创新与不足第21-23页
第一章 转型期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概述及理论基础第23-34页
    一、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概念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区别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的区别第24页
    二、转型期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 三、转型期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困境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所有权和战略目标多重性问题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军民发展脱节问题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配套保障跟进问题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市场化经营管理问题第26-27页
    三、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绩效考核相关理论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第31-34页
第二章 C军工研究所转型期绩效考核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34-49页
    一、C军工研究所基本概况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所简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组织机构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人员结构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管理模式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C军工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考核对象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考核内容和标准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考核程序及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考核结果应用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C军工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考核对象无层次区分:管理、科研人员未分类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考核指标未科学设立:与岗位、业绩未关联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考核机制只流于形式:科层官僚一言堂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考核结果缺乏激励性:军工单位传统特性明显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考核目标未得到体现:参与度、重视度较低第45-46页
    四、C军工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转型期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传统科层管理的固化模式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各级发展目标的互相脱节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绩效考核体系的弱势地位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欠缺第48-49页
第三章 军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经验借鉴第49-55页
    一、中航某军工研究所绩效考核办法借鉴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组织分工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考核程序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考核内容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结果运用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借鉴第51页
    二、总参某研究所绩效考核办法借鉴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军品部门考核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民品(三产)部门考核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借鉴第53-55页
第四章 C军工研究所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与改进第55-69页
    一、考核对象的选择和分类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考核对象的类别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考核对象的分类选择第55-56页
    二、考核指标的确定和权重第56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关键绩效指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对各类人员的考核指标和权重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对部门的考核指标和权重第62-63页
    三、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绩效考核的反馈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绩效结果的应用第64-66页
    四、考核体系的配套和完善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转变绩效考核理念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优化组织机构设置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完善人事管理制度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第67-69页
结论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致谢第75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压力性治理、民族身份与城市权利空间:少数民族流动摊贩治理研究--以上海市为例
下一篇:论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