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发展心理学(人类心理学)论文--青少年心理学论文

初中生自尊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关系及校园心理剧干预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文献综述第11-17页
    1.1 自尊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自尊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自尊的测量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自尊的相关研究第12页
    1.2 自我表露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自我表露的概念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自我表露的测量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自我表露的相关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1.3 校园心理剧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校园心理剧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心理剧与自尊第14页
    1.4 问题提出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自尊和同伴自我表露的关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思路和假设第15-17页
2 研究一初中生自尊问卷的编制第17-25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第17页
    2.2 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访谈第17页
    2.3 问卷结构设想第17页
    2.4 初中生自尊预问卷的编制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问卷题项编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预问卷调查对象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项目分析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预问卷的信度第22页
    2.5 初中生自尊问卷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研究工具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调查对象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项目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正式问卷的信度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5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6 内容效度第24-25页
3 研究二自尊和自我表露的关系调查第25-29页
    3.1 调查对象第25页
    3.2 调查工具第25页
    3.3 问卷施测第25页
    3.4 数据统计分析第25页
    3.5 调查结果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初中生自尊情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初中生同伴自我表露情况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初中生自尊与同伴自我表露的相关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初中生自尊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回归分析第27-29页
4 研究三自尊与同伴自我表露的干预研究第29-45页
    4.1 实验被试第29页
    4.2 测量工具第29页
    4.3 实验分组第29-30页
    4.4 干预方案设计、实施及观察、评估第30-31页
    4.5 实验组辅导干预实录及个例观察分析第31-36页
    4.6 安慰剂组辅导实录第36-39页
    4.7 干预结果分析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7.1 同伴自我表露前测同质性检验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7.2 自尊前测值同质性检验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7.3 不同实验干预影响自尊变化值的方差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7.4 不同实验干预影响同伴自我表露变化值的方差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7.5 不同角色分组影响自尊和自我表露水平变化的方差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7.6 实验组不同角色被试的自尊和自我表露差异检验第43-45页
5 分析讨论第45-49页
    5.1 初中生自尊问卷的编制第45页
    5.2 初中生自尊与同伴自我表露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第45页
    5.3 校园心理剧辅导对初中生自尊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5.4 校园心理剧辅导对初中生自我表露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5.5 同伴自我表露干预结果的解释第47页
    5.6 校园心理剧改善中学生自尊的建议第47-48页
    5.7 不足和拓展第48-49页
6 结论第49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5页
附录第55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俄中双边贸易发展分析
下一篇:青少年归因方式对希望感的影响:个人成长主动性的中介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