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GmFLD的功能研究 | 第13-53页 |
1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植物开花的调控途径 | 第13-18页 |
1.2 大豆开花基因的研究进展 | 第18-21页 |
1.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1页 |
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21-36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2-36页 |
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6-50页 |
3.1 大豆FLD同源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2 GmFLD和GmLDL2在不同光周期下的表达模式 | 第39-40页 |
3.3 GmFLD和GmLDL2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 | 第40-41页 |
3.4 GmFLD和GmLDL2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5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| 第42-44页 |
3.6 在野生型拟南芥中异源过超表达GmFLD和GmLDL2 | 第44-46页 |
3.7 GmFLD可以互补拟南芥fld突变体的表型 | 第46-48页 |
3.8 GmFLD能够降低AtFLC染色质中组蛋白H3K4me3和H4乙酰化的水平 | 第48-49页 |
3.9 GmFLD与AtHDA6和GmHDA6s的相互作用 | 第49-50页 |
4 讨论 | 第50-53页 |
4.1 大豆FLD的同源基因 | 第50页 |
4.2 GmFLD和GmLDL2的亚细胞定位 | 第50页 |
4.3 GmFLD和GmLDL2的时空表达模式 | 第50-51页 |
4.4 GmFLD和GmLDL2的开花调控功能 | 第51-52页 |
4.5 大豆中FLD同源基因功能上的分化 | 第52-53页 |
第二章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6的功能研究 | 第53-83页 |
1 绪论 | 第53-62页 |
1.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研究进展 | 第53-58页 |
1.2 HDA6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 | 第58-61页 |
1.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61-62页 |
2 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62-67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62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62-67页 |
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67-80页 |
3.1 HDA6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的分析 | 第67-68页 |
3.2 1502突变位点的确定 | 第68页 |
3.3 1502突变体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68-70页 |
3.4 外源基因的酰基化修饰 | 第70-72页 |
3.5 1502突变体的表型鉴定 | 第72-73页 |
3.6 1502突变体的遗传互补鉴定 | 第73-75页 |
3.7 1502突变体的表达谱分析与鉴定 | 第75-76页 |
3.8 超敏反应相关基因组蛋白的乙酰化分析 | 第76-77页 |
3.9 1502突变体中WRKY家族基因的表达分析 | 第77-78页 |
3.10 酵母双杂交检测HDA6蛋白和WRKYs蛋白的相互作用 | 第78-79页 |
3.11 1502突变体的防御反应 | 第79-80页 |
4 讨论 | 第80-83页 |
4.1 HDA6增强外源基因的表达 | 第80页 |
4.2 HDA6突变体呈现出多向性表型 | 第80-81页 |
4.3 HDA6在生物胁迫方面的功能 | 第81-83页 |
第三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8页 |
附录 | 第98-101页 |
附录一 | 第98-99页 |
附录二 | 第99-10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1-102页 |
致谢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