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7-19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7-18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图 | 第20页 |
1.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0-23页 |
1.5.1 可能的创新 | 第20-21页 |
1.5.2 不足之处 | 第21-23页 |
第2章 理论分析框架建构 | 第23-29页 |
2.1 核心概念 | 第23-24页 |
2.1.1 工商资本与工商资本下乡 | 第23-24页 |
2.2 工商资本嵌入乡村的形式及特征 | 第24页 |
2.3 工商资本下乡的三重价值 | 第24-25页 |
2.3.1 政府层面: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| 第24-25页 |
2.3.2 市场层面:资本逐利及经济发展的需要 | 第25页 |
2.3.3 社会层面:社会融合及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25页 |
2.4 实现三重价值的理论基础 | 第25-29页 |
2.4.1 嵌入性理论——对困境之源的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4.2 治理理论——对治理之道的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3章 T镇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引发的困境分析 | 第29-41页 |
3.1 工商资本下乡现状 | 第29-33页 |
3.1.1 河南省登封市工商资本下乡的环境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1.2 登封市T镇工商资本下乡概况及主要成效 | 第30-33页 |
3.2 T镇工商资本下乡引发的困境探析 | 第33-41页 |
3.2.1 工商资本下乡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困境 | 第33-35页 |
3.2.2 工商资本下乡给农民权益带来的困境 | 第35-38页 |
3.2.3 工商资本下乡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困境 | 第38-41页 |
第4章 嵌入性理论视角下的困境之源探析 | 第41-55页 |
4.1 宏观嵌入的分析 | 第41-45页 |
4.1.1 政治嵌入的短择——国家体制及政策变化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4.1.2 文化嵌入的不足——传统土地情结的影响 | 第43-45页 |
4.2 中观嵌入的分析 | 第45-49页 |
4.2.1 环境嵌入的“脱嵌”——产业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环境 | 第45-47页 |
4.2.2 结构嵌入不足——网络结构的弱位置影响 | 第47-49页 |
4.3 微观嵌入的分析 | 第49-52页 |
4.3.1 认知嵌入缺乏——工商资本主体与村民相互认知不足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4.3.2 关系嵌入不足——工商资本主体与村庄各主体关系不佳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5页 |
第5章 国内外农村现代化发展经验借鉴 | 第55-61页 |
5.1 国外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| 第55-56页 |
5.1.1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借鉴 | 第55-56页 |
5.1.2 菲律宾农业现代化的失败教训借鉴 | 第56页 |
5.2 国内典型农村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| 第56-59页 |
5.2.1 典型农村发展模式阐释 | 第57-58页 |
5.2.2 典型农村发展模式评价及经验借鉴 | 第58-59页 |
5.3 国内外经验借鉴总结 | 第59-61页 |
第6章 工商资本下乡困境的治理路径选择 | 第61-67页 |
6.1 当前困境的治理逻辑思路 | 第61-63页 |
6.1.1 从嵌入性失衡到嵌入性发展 | 第61页 |
6.1.2 从相互对抗到合作共治 | 第61-62页 |
6.1.3 治理路径:从现实路径到长远路径 | 第62-63页 |
6.2 治理当前困境的现实路径选择 | 第63-65页 |
6.2.1 宏观层面: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,引导工商资本主体承担社会责任 | 第63-64页 |
6.2.2 宏观层面:重视农民的土地情结,改变对农民的固有认知 | 第64页 |
6.2.3 中观层面:建立行业发展网络,契合区域经济发展 | 第64-65页 |
6.2.4 微观层面:吸纳村庄精英参与管理,建立农村社会人情关系网 | 第65页 |
6.3 彻底破解困境的未来长远路径选择 | 第65-67页 |
6.3.1 宏观层面:完善政策及法律,建立各项保障机制 | 第65页 |
6.3.2 宏观层面:改变农民发展观念,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| 第65-66页 |
6.3.3 中观层面:拓宽企业产业链,打造特色产业品牌 | 第66页 |
6.3.4 微观层面:健全农村社会各项服务体系,吸引人才进入农村就业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附录 | 第71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