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载应用环境下温差发电装置冷却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温差发电装置冷却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2.3 温差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温差发电装置冷却系统设计原理 | 第19-29页 |
2.1 温差发电基本原理及结构概述 | 第19-20页 |
2.2 传热学基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 冷却系统主要部件设计原则 | 第21-25页 |
2.3.1 散热器的设计原则 | 第21-24页 |
2.3.2 风扇的设计原则 | 第24页 |
2.3.3 水泵的设计原则 | 第24-25页 |
2.3.4 补偿水箱与水路管件设计原则 | 第25页 |
2.4 冷却介质的选取 | 第25-26页 |
2.5 冷却水箱选型与建模 | 第26-28页 |
2.5.1 水箱结构选型 | 第26-27页 |
2.5.2 冷却水箱建模 | 第27-28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冷却系统建模与仿真 | 第29-49页 |
3.1 冷却系统结构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 基于AMESim的冷却系统模型构建 | 第30-33页 |
3.2.1 AMESim建模步骤 | 第30-31页 |
3.2.2 集成式冷却系统建模 | 第31-32页 |
3.2.3 独立式冷却系统建模 | 第32-33页 |
3.3 冷却系统各部件选型及参数匹配 | 第33-34页 |
3.4 仿真分析 | 第34-48页 |
3.4.1 不同稳态工况对冷却系统的影响 | 第34-39页 |
3.4.2 循环工况对冷却系统的影响 | 第39-42页 |
3.4.3 不同因素对冷却系统的影响 | 第42-48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车载温差发电装置冷却系统实验研究 | 第49-57页 |
4.1 实验台架设计 | 第49-51页 |
4.1.1 单模块温差发电实验台架 | 第49-50页 |
4.1.2 冷却系统实验台架 | 第50-51页 |
4.2 实验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 | 第51-56页 |
4.2.1 单模块台架实验 | 第51-52页 |
4.2.2 冷却系统性能测试实验 | 第52-56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5章 车载环境下温差发电装置性能研究 | 第57-78页 |
5.1 评价指标 | 第57-58页 |
5.2 温差发电器建模 | 第58-63页 |
5.2.1 热端气箱建模 | 第58-59页 |
5.2.2 热电模块建模 | 第59-63页 |
5.2.3 系统发电量建模 | 第63页 |
5.3 整车建模 | 第63-73页 |
5.3.1 驾驶员模型 | 第63-64页 |
5.3.2 车辆模型 | 第64-66页 |
5.3.3 发动机模型 | 第66-67页 |
5.3.4 电机模型 | 第67-69页 |
5.3.5 控制单元模型 | 第69-70页 |
5.3.6 电池模型 | 第70-71页 |
5.3.7 温差发电器模型 | 第71-72页 |
5.3.8 整车模型 | 第72-73页 |
5.4 仿真工况及参数设置 | 第73-74页 |
5.5 仿真分析 | 第74-77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78-80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78-79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