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1. 群落内物种共存机制 | 第11-13页 |
2. 树木空间分布格局 | 第13-16页 |
3. 树木空间分布格局与生境相关性 | 第16-18页 |
3.1 物种水平 | 第17页 |
3.2 群落水平 | 第17-18页 |
4. 森林生态系统大型固定样地研究概述 | 第18-19页 |
5.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树种组成与结构 | 第21-29页 |
1 引言 | 第21页 |
2 研究地自然概况 | 第21-22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3.1 样地设置与调查 | 第22页 |
3.2 统计分析 | 第22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8页 |
4.1 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 | 第22-25页 |
4.2 径级结构 | 第25-28页 |
5 讨论 | 第28页 |
5.1 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 | 第28页 |
5.2 径级结构 | 第28页 |
6 结论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29-46页 |
1 引言 | 第29页 |
2 研究区及样地概况 | 第29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1 样地设置与调查 | 第29页 |
3.2 数据分析 | 第29-30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4页 |
4.1 树种空间分布格局 | 第30-37页 |
4.2 树种间空间关联 | 第37-44页 |
5 讨论 | 第44-45页 |
6 结论 | 第45-46页 |
第四章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 | 第46-55页 |
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2 研究地区与样地概况 | 第47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47-49页 |
3.1 土壤采样 | 第47-48页 |
3.2 地形因子的确定 | 第48页 |
3.3 数据处理 | 第48-49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1 土壤性质的水平分布特征 | 第49页 |
4.2 土壤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 | 第49-50页 |
4.3 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 | 第50页 |
4.4 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50-51页 |
4.5 地形与云杉次生林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关系 | 第51-53页 |
5 讨论 | 第53-54页 |
5.1 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及分布格局 | 第53页 |
5.2 地形因子对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6 结论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关帝山寒温性云杉次生林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与生境相关性 | 第55-63页 |
1 引言 | 第55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55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55-56页 |
3.1 样地设置与调查 | 第55页 |
3.2 土壤采样及测定 | 第55-56页 |
3.3 数据分析 | 第56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1页 |
4.1 地形和土壤因子对不同生活型物种分布的贡献 | 第56-57页 |
4.2 地形和土壤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 物种与各主分量的模型拟合 | 第58-61页 |
5 讨论 | 第61-62页 |
6 结论 | 第62-63页 |
第六章 区域内典型森林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研究 | 第63-73页 |
1 引言 | 第63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63-64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64-65页 |
3.1 样地布设与样地调查 | 第64页 |
3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64-65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65-70页 |
4.1 树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| 第65-66页 |
4.2 径级结构 | 第66-67页 |
4.3 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67-70页 |
4.4 树种的空间关联性 | 第70页 |
5 讨论 | 第70-72页 |
5.1 群落结构、种群径级(龄级)与空间格局 | 第70-71页 |
5.2 种群空间关联性 | 第71-72页 |
6 结论 | 第72-73页 |
第七章 不同区域间典型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| 第73-87页 |
1 引言 | 第73页 |
2 研究区概况 | 第73-74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74-75页 |
3.1 研究对象 | 第74页 |
3.2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74-75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75-83页 |
4.1 树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| 第75页 |
4.2 径级结构 | 第75-77页 |
4.3 空间分布格局 | 第77-80页 |
4.4 空间关联性 | 第80-83页 |
5 讨论 | 第83-85页 |
5.1 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| 第83-84页 |
5.2 径级结构 | 第84页 |
5.3 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| 第84-85页 |
6 结论 | 第85-87页 |
第八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讨论 | 第87-91页 |
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87-90页 |
1.1 云杉次生林样地树种组成与结构 | 第87页 |
1.2 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 | 第87-88页 |
1.3 主要树种的种间关联性 | 第88页 |
1.4 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 | 第88-89页 |
1.5 不同生活型物种与生境相关性 | 第89页 |
1.6 区域内典型森林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的比较研究 | 第89页 |
1.7 区域间典型树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| 第89-90页 |
2 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90-91页 |
2.1 关于分析方法 | 第90页 |
2.2 关于结果的解释 | 第90页 |
2.3 关于样地的长期监测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101页 |
Abstract | 第101-104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项目及论文情况 | 第105-107页 |
后记 | 第107-10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