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组织结构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4页 |
1.3.1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1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4 课题来源 | 第14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电动汽车及充电站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2.1.1 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| 第15页 |
2.1.2 电动汽车充电站发展现状 | 第15-17页 |
2.2 电力需求预测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2.2.1 电力需求预测 | 第17页 |
2.2.2 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 | 第17-19页 |
2.3 设施布局方法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2.3.1 服务设施网络布局方法综述 | 第19-20页 |
2.3.2 城市充电站布局研究综述 | 第20-2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城市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生成及空间分布预测模型 | 第23-40页 |
3.1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| 第23-26页 |
3.1.1 基本假设 | 第23-24页 |
3.1.2 符号说明 | 第24-26页 |
3.2 机动车出行生成预测模型 | 第26-28页 |
3.2.1 城市居民机动车出行总量预测 | 第26-27页 |
3.2.2 交通小区机动车出行发生量预测 | 第27-28页 |
3.2.3 交通小区机动车出行吸引量预测 | 第28页 |
3.3 城市居民机动车出行分布预测模型 | 第28-29页 |
3.4 城市居民机动车出行分配预测模型 | 第29-36页 |
3.4.1 基于网络均衡的分配模型构建 | 第29-31页 |
3.4.2 模型求解算法设计与实现 | 第31-33页 |
3.4.3 算例说明 | 第33-36页 |
3.5 交通方式划分与充电需求分布预测 | 第36-3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充电区块划分及需求转换 | 第40-45页 |
4.1 充电区块划分与转换计算 | 第40-42页 |
4.1.1 划分与转换规则说明 | 第40-41页 |
4.1.2 案例说明 | 第41-42页 |
4.2 搜索遍历规则与程序实现 | 第42-44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城市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模型构建 | 第45-54页 |
5.1 问题描述与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2 模型构建 | 第46-50页 |
5.2.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| 第46-48页 |
5.2.2 充电站布局模型 | 第48-50页 |
5.3 模型求解与算法设计 | 第50-5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6章 实例分析——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| 第54-72页 |
6.1 相关数据收集整理 | 第54-59页 |
6.1.1 交通小区基础数据 | 第54-56页 |
6.1.2 居民出行及电动汽车相关数据 | 第56-57页 |
6.1.3 城市主干路网相关数据 | 第57-59页 |
6.1.4 充电站和用户充电成本相关数据 | 第59页 |
6.2 充电需求空间分布预测 | 第59-62页 |
6.2.1 机动车出行生成预测 | 第59-60页 |
6.2.2 机动车流量的空间分布预测 | 第60-62页 |
6.2.3 充电需求的空间分布预测 | 第62页 |
6.3 充电区块划分与转换 | 第62-63页 |
6.4 充电站布局方案分析 | 第63-66页 |
6.5 灵敏度分析 | 第66-71页 |
6.5.1 充电需求量灵敏度分析 | 第66-67页 |
6.5.2 用户时间成本灵敏度分析 | 第67-70页 |
6.5.3 充电单价灵敏度分析 | 第70-71页 |
6.6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7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7.1 研究总结 | 第72页 |
7.2 创新之处 | 第72-73页 |
7.3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73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