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2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外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保护性耕作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秸秆-根茬粉碎还田机的现状与发展 | 第13-15页 |
1.3.1 国外发展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发展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香蕉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4.1 国外香蕉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1.4.2 国内香蕉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1.5.1 课题项目来源 | 第16页 |
1.5.2 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5.3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2 整机及主要参数设计研究 | 第19-30页 |
2.1 香蕉秸秆全量粉碎还田的工艺路线设计 | 第19页 |
2.2 整机结构的设计 | 第19-21页 |
2.2.1 整机结构的简介 | 第19-20页 |
2.2.2 整机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1页 |
2.3 作业宽度的确定 | 第21-22页 |
2.4 粉碎刀辊与灭茬刀辊相对位置的确定 | 第22-23页 |
2.5 传动系统的设计 | 第23-25页 |
2.6 仿形机构的设计 | 第25-29页 |
2.6.1 拖拉机牵引农机具调节方式简介 | 第25-26页 |
2.6.2 仿形机构的分类 | 第26-27页 |
2.6.3 仿形机构的设计 | 第27-29页 |
2.6.4 基于Adams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| 第29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秸秆粉碎装置的参数设计研究 | 第30-37页 |
3.1 粉碎刀片主要参数的确定 | 第30-32页 |
3.1.1 粉碎刀片形状的设计 | 第30页 |
3.1.2 弯折角 | 第30-31页 |
3.1.3 偏转角 | 第31-32页 |
3.1.4 刀片厚度 | 第32页 |
3.2 粉碎刀片的运动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 粉碎刀片的排列分布 | 第34-35页 |
3.3.1 粉碎刀数目 | 第34页 |
3.3.2 粉碎刀的排列方式 | 第34-35页 |
3.4 粉碎装置的模态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灭茬装置的参数设计研究 | 第37-45页 |
4.1 灭茬刀片的选择以及正切面的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2 可调间距除根灭茬刀辊的设计 | 第38-42页 |
4.2.1 可调间距灭茬刀辊的受力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2.2 可调间距灭茬刀辊转速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4.2.3 可调间距灭茬刀辊的三维模型 | 第41-42页 |
4.2.4 可调间距灭茬刀辊的动平衡的校核 | 第42页 |
4.3 切土节距与灭茬刀数的确定 | 第42-43页 |
4.4 灭茬刀片的排列方式 | 第43-4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5 田间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分析 | 第45-57页 |
5.1 试验条件与方法 | 第45-49页 |
5.1.1 试验场地简介 | 第45页 |
5.1.2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5.1.3 香蕉茎秆含水率的测定 | 第46-47页 |
5.1.4 香蕉秸秆-根茬粉碎率的测定 | 第47页 |
5.1.5 灭茬刀入土深度的测定 | 第47-48页 |
5.1.6 秸秆根茬覆盖率的测定 | 第48页 |
5.1.7 工作效率 | 第48页 |
5.1.8 稳定性系数 | 第48-49页 |
5.2 试验设计 | 第49-50页 |
5.3 单因素试验 | 第50-52页 |
5.3.1 拖拉机前进速度v_m | 第50-51页 |
5.3.2 粉碎刀辊转速n_1 | 第51页 |
5.3.3 灭茬刀辊转速n_2 | 第51-52页 |
5.4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52-56页 |
5.4.1 SPSS软件介绍 | 第52页 |
5.4.2 正交试验结果 | 第52-53页 |
5.4.3 极差分析试验结果 | 第53-55页 |
5.4.4 方差分析试验结果 | 第55-5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7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57-58页 |
6.3 存在的不足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