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3 文献述评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4-1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4 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2.1 资产托管业务的概念与特征 | 第17-19页 |
2.1.1 资产托管业务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2.1.2 资产托管业务的特征 | 第18-19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2.2.1 委托代理 | 第19页 |
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2.3 契约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| 第22-41页 |
3.1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现状 | 第22-25页 |
3.1.1 X银行简介 | 第22页 |
3.1.2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发展现状 | 第22页 |
3.1.3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产品及其服务现状 | 第22-25页 |
3.2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| 第25-34页 |
3.2.1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产品类型与风险因素 | 第25-29页 |
3.2.2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监督现状 | 第29-31页 |
3.2.3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控制现状 | 第31-32页 |
3.2.4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的从业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现状 | 第32-34页 |
3.3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问卷调查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3.1 问卷设计与发放 | 第34页 |
3.3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3.3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35-38页 |
3.4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8-40页 |
3.4.1 托管产品重数量轻质量 | 第38页 |
3.4.2 风险监督机制不完善 | 第38-39页 |
3.4.3 风险控制存在不足 | 第39页 |
3.4.4 从业人员培训和激励欠缺 | 第39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及启示 | 第41-45页 |
4.1 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| 第41-42页 |
4.2 国外商业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 | 第42-43页 |
4.3 对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启示 | 第43-44页 |
4.3.1 国内托管银行的启示 | 第43-44页 |
4.3.2 国外托管银行的启示 | 第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X银行资产托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| 第45-51页 |
5.1 加强资产托管产品的创新 | 第45-46页 |
5.1.1 产品创新视角下的风险管理 | 第45页 |
5.1.2 增添与风险管理相关的增值服务 | 第45-46页 |
5.2 严控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监督 | 第46-47页 |
5.2.1 托管人风险监督规章制度的改进 | 第46页 |
5.2.2 制备客户信用档案与实施新型托管业务批准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3 完善资产托管业务的风险控制制度 | 第47-49页 |
5.3.1 宣扬风险管理企业文化,强调风险意识 | 第47-48页 |
5.3.2 优化风险控制流程与业务操作规范 | 第48-49页 |
5.4 强化资产托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| 第49-50页 |
5.4.1 引进专项人才 | 第49页 |
5.4.2 完善从业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| 第49-5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51-52页 |
6.2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2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