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动式架桥机闭式驱动系统电液制动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架桥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 流动式架桥机概况 | 第13-15页 |
1.3.1 架桥机主体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3.2 架桥机电液比例控制系统 | 第14-15页 |
1.4 工程车辆制动技术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5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制动液压系统设计与动态特性分析 | 第19-37页 |
2.1 驱动系统特点及工作原理 | 第19-22页 |
2.1.1 驱动系统特点及关键元件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1.2 驱动系统调速原理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 液压平衡回路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2.1 超越负载特性及液压平衡阀 | 第22-23页 |
2.2.2 液压平衡回路概况 | 第23-25页 |
2.3 制动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| 第25-32页 |
2.3.1 流动式架桥机制动系统设计要求 | 第25-26页 |
2.3.2 制动液压系统原理设计与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3.3 制动系统动力学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3.4 先导阻尼网络及阀块设计 | 第29-31页 |
2.3.5 电液比例平衡回路的优势 | 第31-32页 |
2.4 制动系统仿真与动态特性研究 | 第32-36页 |
2.4.1 制动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| 第32-34页 |
2.4.2 阻尼、弹簧刚度对稳定性仿真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4.3 管道容积对稳定性仿真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电液制动系统建模及控制算法研究 | 第37-51页 |
3.1 电液制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7-43页 |
3.1.1 比例环节数学模型 | 第37页 |
3.1.2 先导阀及主阀数学模型 | 第37-40页 |
3.1.3 泵及马达数学模型 | 第40-42页 |
3.1.4 电液制动系统整体数学模型 | 第42-43页 |
3.2 电液制动系统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3-45页 |
3.2.1 pid控制理论概述 | 第43-44页 |
3.2.2 pid控制器设计及仿真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 电液制动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5-50页 |
3.3.1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| 第45-47页 |
3.3.2 模糊pid控制仿真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4章 下坡行车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| 第51-59页 |
4.1 制动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| 第51-53页 |
4.1.1 制动控制系统工作流程 | 第51-52页 |
4.1.2 参考车速及逻辑门计算 | 第52-53页 |
4.2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理论基础 | 第53-54页 |
4.2.1 滑动模态的基本理论 | 第53页 |
4.2.2 滑动模态的数学定义 | 第53-54页 |
4.3 滑模变结构制动控制算法的设计 | 第54-57页 |
4.3.1 下坡工况制动模型 | 第54-55页 |
4.3.2 行车制动滑模控制器的设计 | 第55-57页 |
4.4 行车制动系统仿真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5章 制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| 第59-69页 |
5.1 实验概况 | 第59-62页 |
5.1.1 实验平台及设备 | 第59-61页 |
5.1.2 控制元件简介 | 第61页 |
5.1.3 传感器及测点 | 第61-62页 |
5.2 电气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62-65页 |
5.2.1 控制器程序设计 | 第62-64页 |
5.2.2 显示器程序设计 | 第64-65页 |
5.3 实验研究 | 第65-68页 |
5.3.1 制动压力控制实验 | 第65页 |
5.3.2 不同工况制动系统有效性实验 | 第65-67页 |
5.3.3 恒速下坡制动控制策略实验 | 第67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