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8-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3.1 关于冷链运输业务的研究 | 第10-13页 |
1.3.2 冷链运输风险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4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图 | 第14-15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4-15页 |
1.4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5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 | 第15-18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 | 第18-32页 |
2.1 冷链相关知识 | 第18-19页 |
2.1.1 冷链的概念 | 第18页 |
2.1.2 冷链的适用范围 | 第18-19页 |
2.2 冷链运输相关知识 | 第19-20页 |
2.2.1 冷链运输定义 | 第19页 |
2.2.2 冷链运输的原则 | 第19页 |
2.2.3 冷链运输的特点 | 第19-20页 |
2.3 相关理论 | 第20-28页 |
2.3.1 事故致因理论 | 第20-24页 |
2.3.2 风险管理理论 | 第24-28页 |
2.4 研究方法 | 第28-32页 |
2.4.1 云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4.2 贝叶斯网络模型 | 第29-32页 |
第三章 我国铁路冷链运输现状及风险管理必要性 | 第32-42页 |
3.1 我国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现状 | 第32-39页 |
3.1.1 我国铁路冷链运输基本情况 | 第32-35页 |
3.1.2 铁路冷链运输办理站 | 第35-36页 |
3.1.3 铁路冷链运输专用线 | 第36-39页 |
3.2 铁路冷链运输事故 | 第39-40页 |
3.2.1 铁路冷链运输事故类型 | 第39页 |
3.2.2 铁路冷链运输事故致因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3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3.3.1 满足客户需求并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 | 第40页 |
3.3.2 完善我国冷链运输体系的需要 | 第40-41页 |
3.3.3 向专业化冷链运输市场拓展的需要 | 第41页 |
3.3.4 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的需要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2-63页 |
4.1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的识别 | 第42-46页 |
4.1.1 人员因素 | 第42-43页 |
4.1.2 货物因素 | 第43页 |
4.1.3 设备设施因素 | 第43-44页 |
4.1.4 管理因素 | 第44-45页 |
4.1.5 环境因素 | 第45页 |
4.1.6 车厢条件因素 | 第45-46页 |
4.2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6-63页 |
4.2.1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初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6页 |
4.2.2 基于云模型的指标体系的筛选优化 | 第46-62页 |
4.2.3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构建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 | 第63-80页 |
5.1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| 第63-69页 |
5.1.1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选取及节点、值域的确定 | 第63-64页 |
5.1.2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构造 | 第64-69页 |
5.2 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分析 | 第69-80页 |
5.2.1 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正向推理 | 第69-72页 |
5.2.2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诊断推理分析 | 第72-80页 |
第六章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控制措施 | 第80-85页 |
6.1 高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措施 | 第80-83页 |
6.1.1 车厢条件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0页 |
6.1.2 人员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0-81页 |
6.1.3 管理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1-82页 |
6.1.4 设备设施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2-83页 |
6.2 一般风险因素的风险控制 | 第83-85页 |
6.2.1 环境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3-84页 |
6.2.2 货物因素风险控制 | 第84-85页 |
结论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附录1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| 第91-93页 |
附录2 铁路冷链运输风险因素发生概率调查问卷 | 第93-95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