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海三棱藨草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引言第10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滨海湿地面临的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1.2 海三棱藨草湿地退化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3-15页
第二章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第15-24页
    2.1 海三棱藨草群落分布的调研第15-18页
    2.2 研究方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采样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Biolog微平板法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22-23页
    2.3 数据处理第23-24页
第三章 海三棱藨草群落分布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3.1 研究区土壤理化因子的描述性统计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海三棱藨草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27-28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28-30页
第四章 Biolog微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分析第30-38页
    4.1 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差异第30页
    4.2 基于单一和多种碳源利用分析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分异第30-35页
    4.3 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空间分异的理化因子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4.5 结论第37-38页
第五章 利用Miseq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季节性变化的分析第38-52页
    5.1 优化序列及长度分布第38-39页
    5.2 物种丰度及多样性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5.3 物种群落结构分析第43-47页
    5.4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分析第47-48页
    5.5 讨论第48-50页
    5.6 结论第50-52页
第六章 结论第52-55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53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福建省生态土壤固化剂的固土机理与耐久性研究
下一篇: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站乘客疏散行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