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道路附属构筑物及沿线设施论文--防护工程论文

福建省生态土壤固化剂的固土机理与耐久性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3页
    1.2 土壤固化剂、固化机理、施工参数研究现状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土壤固化剂的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土壤固化剂固化机理及耐久性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现场试验的国内研究现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现有研究存在问题与借鉴思考第21页
    1.3 本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本文研究内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本文研究目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本文技术路线第22-23页
    1.4 本文章节安排第23-25页
第二章 生态固化剂的选定和试验方案确定第25-33页
    2.1 固化剂的前期调研和初选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生态土壤固化剂的调研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典型生态土壤固化剂第27-29页
    2.2 现有化学固化剂试验调研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宏观试验方案调研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观试验调研第31-32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2-33页
第三章 固化土样的力学性能特性第33-48页
    3.1 残积土的物理特性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天然密度试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含水率试验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颗粒级配试验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击实试验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固化土体的抗剪强度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试验方案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固化土体的抗剪强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固化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第40页
    3.3 固化土体的抗压特性第40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试验方案设计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第42-4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7-48页
第四章 固化土样的耐久性研究第48-68页
    4.1 紫外线老化对固化土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方案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第50-52页
    4.2 冻融循环对固化土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试验方案设计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第54-56页
    4.3 干湿循环对固化土体的抗压强度的影响第56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试验方案设计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抗压强度试验的结果第58-61页
    4.4 崩解试验第61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试验方案设计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试验结果分析第63-65页
    4.5 对比与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第五章 固化土样的微观特性和固化机理第68-87页
    5.1 红外光谱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制样方法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试验结果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5.2 热重分析第71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制样方法第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结果分析第72-74页
    5.3 元素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5.4 X射线粉末衍射第75-77页
    5.5 比表面积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四种固化土体的比表面积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耐久性试验比表面积测试结果第78-79页
    5.6 扫描电镜第79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6.1 四种固化土体的扫描电镜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6.2 耐久性试验扫描电镜结果第83-85页
    5.7 生态土壤固化剂的固土机理浅析第85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85-87页
第六章 生态固化边坡现场试验第87-104页
    6.1 福州大学校内边坡试验点第87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现场试验准备第87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现场试验方案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现场冲刷试验方案第90-92页
    6.2 武夷山省道S303线边坡试验点第92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现场试验准备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施工工艺流程第9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第93-95页
    6.3 现场试验效果评价第95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福州大学校内边坡试验点第95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武夷山省道S303线边坡试验点效果评价第100-101页
    6.4 综合效果评价第101-103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03-104页
结论与展望第104-107页
    本文主要结论第104-106页
    研究展望第106-107页
参考文献第107-113页
致谢第113-114页
个人简历第114页

论文共11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海洋微生物脂肪酶YS2071稳定性、固定化及其性能研究
下一篇:海三棱藨草湿地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组成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