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第1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36页 |
1.1 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| 第14-20页 |
1.1.1 啤酒废水 | 第15-16页 |
1.1.1.1 啤酒废水的特性 | 第15页 |
1.1.1.2 啤酒废水传统处理技术 | 第15页 |
1.1.1.3 啤酒废水资源化开发利用前景 | 第15-16页 |
1.1.2 养猪废水 | 第16-20页 |
1.1.2.1 养猪废水的特性 | 第16-17页 |
1.1.2.2 养猪废水传统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1.2.3 养猪沼液资源化开发利用前景 | 第18-20页 |
1.2 发展微藻生物质产业是解决资源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 | 第20-29页 |
1.2.1 微藻特性 | 第22-24页 |
1.2.1.1 微藻可快速生长 | 第22页 |
1.2.1.2 微藻可高效固定二氧化碳 | 第22-23页 |
1.2.1.3 微藻可深度净化废水 | 第23-24页 |
1.2.2 微藻培养 | 第24-25页 |
1.2.2.1 自养生长 | 第24页 |
1.2.2.2 异养生长 | 第24-25页 |
1.2.2.3 混合培养 | 第25页 |
1.2.3 微藻应用 | 第25-29页 |
1.2.3.1 微藻应用于食品、保健品、药品开发 | 第25-27页 |
1.2.3.2 微藻应用于饲料开发 | 第27页 |
1.2.3.3 微藻应用于生物质能源开发 | 第27-29页 |
1.3 微藻生物质产业化存在的瓶颈问题 | 第29-33页 |
1.3.1 微藻培养成本高额 | 第29页 |
1.3.2 微藻收获成本高额 | 第29-30页 |
1.3.2.1 离心法 | 第29页 |
1.3.2.2 过滤法 | 第29-30页 |
1.3.2.3 絮凝沉淀法 | 第30页 |
1.3.3.4 气浮法 | 第30页 |
1.3.3 反应器效率低下 | 第30-33页 |
1.3.3.1 开放式光合生物反应器 | 第31页 |
1.3.3.2 密闭式光合生物反应器 | 第31-32页 |
1.3.3.3 光生物膜反应器 | 第32-33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3-36页 |
1.4.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33-34页 |
1.4.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4-36页 |
第2章 “啤酒废水深度净化—碳减排—微藻生物质低成本生产”体系构建 | 第36-54页 |
2.1 前言 | 第36-37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7-43页 |
2.2.1 材料 | 第37页 |
2.2.2 方法 | 第37-39页 |
2.2.3 实验设计 | 第39-40页 |
2.2.4 分析方法 | 第40-42页 |
2.2.4.1 pH测定方法 | 第40页 |
2.2.4.2 斜生栅藻生物量的测定 | 第40页 |
2.2.4.3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察斜生栅藻油脂体 | 第40页 |
2.2.4.4 水质检测方法 | 第40-41页 |
2.2.4.5 斜生栅藻粗蛋白含量测定 | 第41页 |
2.2.4.6 斜生栅藻总脂含量的测定 | 第41页 |
2.2.4.7 斜生栅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| 第41页 |
2.2.4.8 斜生栅藻官能团分析 | 第41-42页 |
2.2.5 数据处理 | 第42-4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2页 |
2.3.1 初始氮浓度对斜生栅藻生长和营养组分的影响 | 第43-46页 |
2.3.2 啤酒废水的水质参数特性 | 第46页 |
2.3.3 初始pH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| 第46页 |
2.3.4 通气量对斜生栅藻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2.3.5 最佳初始接种量的优化 | 第47-48页 |
2.3.6 5% CO_2对不同水体pH的影响 | 第48页 |
2.3.7 特殊生境下斜生栅藻的生长情况、营养组分变化和水质净化效果 | 第48-5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3章 小球藻高效固定CO_2工艺开发 | 第54-65页 |
3.1 前言 | 第54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7页 |
3.2.1 材料 | 第54页 |
3.2.2 方法 | 第54-55页 |
3.2.3 分析方法 | 第55-57页 |
3.2.3.1 小球藻生物量的测定 | 第55页 |
3.2.3.2 硝酸钠浓度的测定 | 第55-56页 |
3.2.3.3 小球藻CO_2固定速率的测定 | 第56页 |
3.2.3.4 小球藻叶绿素a含量测定 | 第56页 |
3.2.3.5 小球藻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| 第56页 |
3.2.3.6 小球藻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56页 |
3.2.3.7 小球藻氨基酸组成的分析 | 第56-57页 |
3.2.3.8 小球藻总脂含量的测定 | 第57页 |
3.2.3.9 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| 第57页 |
3.2.4 数据处理 | 第5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3页 |
3.3.1 加富CO_2对小球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| 第57-60页 |
3.3.2 加富CO_2对小球藻细胞固定CO_2速率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3.3.3 加富CO_2对小球藻细胞营养组分的影响 | 第61-63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第4章 “磷酸铵镁沉淀预处理—养猪沼液深度净化—微藻生物质低成本生产”体系构建 | 第65-76页 |
4.1 前言 | 第65-66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66-67页 |
4.2.1 材料 | 第66页 |
4.2.2 方法 | 第66页 |
4.2.3 实验设计 | 第66-67页 |
4.2.4 分析方法 | 第67页 |
4.2.4.1 NH_4~+-N的测定 | 第67页 |
4.2.4.2 浊度的测定 | 第67页 |
4.2.4.3 小球藻生物量的测定 | 第67页 |
4.2.5 数据处理 | 第6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4页 |
4.3.1 pH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效率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3.2 n(MHP)/n(NH_4~+)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效率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4.3.3 搅拌时间对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效率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4.3.4 正交优化实验 | 第70-71页 |
4.3.5 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养猪沼液的研究 | 第71-73页 |
4.3.6 磷酸铵镁沉淀法预处理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5章 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的研制和运行 | 第76-89页 |
5.1 前言 | 第76页 |
5.2 材料与方法 | 第76-81页 |
5.2.1 材料 | 第76-77页 |
5.2.2 方法 | 第77页 |
5.2.3 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 | 第77-79页 |
5.2.3.1 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的主体结构 | 第77-78页 |
5.2.3.2 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的优点 | 第78-79页 |
5.2.4 利用高效光生物膜反应器养殖普通小球藻 | 第79-80页 |
5.2.5 分析方法 | 第80页 |
5.2.5.1 小球藻生物量的测定 | 第80页 |
5.2.5.2 水质检测方法 | 第80页 |
5.2.5.3 小球藻粗蛋白含量测定 | 第80页 |
5.2.5.4 小球藻总脂含量的测定 | 第80页 |
5.2.5.5 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| 第80页 |
5.2.5.6 小球藻官能团分析 | 第80页 |
5.2.6 数据处理 | 第80-81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1-87页 |
5.3.1 养猪场废水的水质参数特性 | 第81-82页 |
5.3.2 普通小球藻UTEX 2714生长曲线 | 第82页 |
5.3.3 不同膜材料对小球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5.3.4 光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 | 第83-84页 |
5.3.5 小球藻营养成分分析 | 第84-86页 |
5.3.6 养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 | 第86-87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9-93页 |
6.1 结论 | 第89-91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91-92页 |
6.3 展望 | 第92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109页 |
附录A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109-110页 |
附录B 主要实验试剂 | 第110-11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11-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