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缩略词列表 | 第8-9页 |
前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8页 |
1.1 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| 第11-19页 |
1.1.1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 | 第11-14页 |
1.1.2 具有抑菌活性的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 | 第14-15页 |
1.1.3 具有杀虫活性的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 | 第15-16页 |
1.1.4 具有抗癌活性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 | 第16-17页 |
1.1.5 具有其他活性的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 | 第17-19页 |
1.2 喹唑啉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| 第19-23页 |
1.2.1 具有抗癌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 | 第19-20页 |
1.2.2 具有抑菌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 | 第20-21页 |
1.2.3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 | 第21-23页 |
1.3 喹喔啉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1.4 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| 第24-27页 |
1.5 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二章 设计思想及其研究内容 | 第28-32页 |
2.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8页 |
2.2 本课题设计思路 | 第28-30页 |
2.3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30-32页 |
2.3.1 含有喹唑啉基团的1,4-戊二烯-3-酮肟醚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的确定 | 第30页 |
2.3.2 含有喹喔啉基团的1,4-戊二烯-3-酮肟醚类化合物合成路线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2.3.3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实验部分 | 第32-67页 |
3.1 实验所用仪器和试剂 | 第32页 |
3.2 中间体的合成及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| 第32-62页 |
3.2.1 中间体4-(4-羟基苯基)-3-丁烯-2-酮(A1)的合成 | 第32-33页 |
3.2.2 中间体4-(2-羟基苯基)-3-丁烯-2-酮(A2)的合成 | 第33-34页 |
3.2.3 不对称1,5-二取代芳基-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B的合成 | 第34-35页 |
3.2.4 1-(取代苄氧基苯基)-5-取代杂环基-1,4-戊二烯-3-酮类化合物C的合成 | 第35-38页 |
3.2.5 1-(取代苄氧基苯基)-5-取代杂环基-1,4-戊二烯-3-酮肟类化合物D的合成 | 第38-41页 |
3.2.6 中间体喹唑啉酮(E1)的合成 | 第41页 |
3.2.7 中间体6-氯喹唑啉酮(E2)的合成 | 第41-42页 |
3.2.8 中间体8-甲基喹唑啉酮(E3)的合成 | 第42页 |
3.2.9 中间体4-氯喹唑啉(F1)的合成 | 第42-43页 |
3.2.10 中间体6-氯-4-氯喹唑啉(F2)的合成 | 第43页 |
3.2.11 中间体8-甲基-4-氯喹唑啉(F3)的合成 | 第43页 |
3.2.12 中间体2-氯喹喔啉(G)的合成 | 第43-44页 |
3.2.13 M系列目标化合物M1?M26的合成 | 第44-55页 |
3.2.14 N系列目标化合物N1?N20的合成 | 第55-62页 |
3.3 抗植物病毒生物活性测定 | 第62-64页 |
3.3.1 抗烟草花叶病毒(TMV)活性的测定 | 第62-64页 |
3.4 抑菌生物活性测定 | 第64-65页 |
3.5 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 | 第65-67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67-77页 |
4.1 波谱解析 | 第67页 |
4.2 生物活性测定与试验结果 | 第67-77页 |
4.2.1 目标化合物的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| 第67-70页 |
4.2.2 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| 第70-72页 |
4.2.3 部分目标化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 | 第72-77页 |
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| 第77-80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77-78页 |
5.2 主要创新点 | 第78-79页 |
5.3 不足与展望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附录 | 第86-87页 |
图版 | 第87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