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7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8-21页 |
1.5.1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.2 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1-31页 |
2.1 城镇化相关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 城镇化质量的界定 | 第22-26页 |
2.2.1 城镇化质量的内涵 | 第22-25页 |
2.2.2 城镇化质量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2.3 城镇化质量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6-31页 |
2.3.1 系统理论 | 第26页 |
2.3.2 人口迁移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3.3 空间经济学理论 | 第27-28页 |
2.3.4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8-31页 |
3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1-45页 |
3.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及建立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1.1 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| 第31页 |
3.1.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| 第31-32页 |
3.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2-44页 |
3.2.1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维度确定 | 第32-33页 |
3.2.2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识别 | 第33-35页 |
3.2.3 初步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5-41页 |
3.2.4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优化 | 第41-43页 |
3.2.5 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确立 | 第43-4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4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评价 | 第45-69页 |
4.1 城镇化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——GPCA模型 | 第45-49页 |
4.1.1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45页 |
4.1.2 GPCA模型简述 | 第45-46页 |
4.1.3 GPCA模型的算法 | 第46-48页 |
4.1.4 GPCA模型分析的实现过程 | 第48-49页 |
4.2 数据的选取及标准化 | 第49页 |
4.3 四川省各地市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 | 第49-51页 |
4.4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等级划分 | 第51-53页 |
4.5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析 | 第53-57页 |
4.5.1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时序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5.2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演变 | 第56-57页 |
4.6 城镇化质量子系统评价 | 第57-66页 |
4.6.1 城镇化质量各子系统质量计算 | 第57-65页 |
4.6.2 城镇化质量子系统差异性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7 本章小结 | 第66-69页 |
5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提升路径识别分析 | 第69-95页 |
5.1 城镇化质量提升路径的核心内容说明 | 第69页 |
5.2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系统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识别分析 | 第69-81页 |
5.2.1 城镇化质量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分析 | 第70-79页 |
5.2.2 驱动因素和制约因素分析路径识别 | 第79-81页 |
5.3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系统耦合协调性分析 | 第81-92页 |
5.3.1 城镇化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| 第81-82页 |
5.3.2 子系统与城镇化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度计算与分析 | 第82-91页 |
5.3.3 耦合协调分析路径识别 | 第91-92页 |
5.4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系统提升路径核心内容的确立 | 第92-9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3-95页 |
6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 | 第95-107页 |
6.1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指导思想 | 第95页 |
6.1.1 理论基础 | 第95页 |
6.1.2 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 | 第95页 |
6.2 四川省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策略 | 第95-103页 |
6.2.1 成都平原经济区 | 第96-99页 |
6.2.2 川南经济区 | 第99-101页 |
6.2.3 攀西经济区 | 第101页 |
6.2.4 川东北经济区 | 第101-103页 |
6.3 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整体提升策略 | 第103-105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07-109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107-108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08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1-115页 |
附录 | 第115-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