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活性炭纤维阴极增强电化学—高锰酸盐体系(E-ACF-PM)降解水中双氯芬酸的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5页
英文摘要第5-6页
1 绪论第9-2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双氯芬酸处理研究现状第11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物理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化学法第13-18页
    1.3 高锰酸盐氧化有机物研究进展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单独高锰酸盐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强化高锰酸盐法第20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第23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第23-25页
2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 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药品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装置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实验步骤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试剂制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步骤第27-28页
    2.4 测试分析方法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双氯芬酸浓度的测试的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活性炭纤维表面性质测定第29-31页
3 不同体系对水中双氯芬酸降解的对比研究第31-37页
    3.1 E-PM和E-ACF-PM体系降解双氯芬酸对比第31-32页
    3.2 E-ACF-PM体系对双氯芬酸的氧化效果第32-34页
    3.3 E-ACF-PM体系降解双氯芬酸动力学研究第34-35页
    3.4 E-ACF-PM体系高锰酸盐利用率第35-36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4 E-ACF-PM体系降解水中双氯芬酸影响因素研究第37-43页
    4.1 电流强度及高锰酸盐初始浓度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初始pH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4.3 不同电解质及电解质浓度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4.4 腐殖酸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4.5 不同水源水中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5 E-ACF-PM体系降解双氯芬酸机理研究第43-55页
    5.1 活性炭纤维对双氯芬酸降解的机理第43-44页
    5.2 活性炭纤维表面理化特性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ACF表面形态(SEM)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ACF比表面积(BET)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ACF表面官能团分析(FTIR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ACF反应前后元素变化第47-49页
    5.3 自由基捕获实验第49-50页
    5.4 基于高锰酸钾行为的机理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6 结论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6.1 创新点第55页
    6.2 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6.3 展望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73页
附录第73页
    A.作者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模糊综合决策的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优选研究
下一篇:四川省城镇化质量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