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7页 |
第一章 雷伊的电影创作轨迹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雷伊与雷伊家族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雷伊与电影的缘分 | 第18-20页 |
第三节 雷伊的电影创作轨迹 | 第20-25页 |
一、创作早期(1952年—1964年) | 第20-21页 |
二、创作中期(1965年—1987年) | 第21-22页 |
三、创作晚期(1988年—1992年)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雷伊系列电影解读 | 第25-51页 |
第一节 “阿普三部曲”:自我成长的影像书写 | 第25-30页 |
一、一以贯之的成长叙事 | 第25-28页 |
二、影像书写中的“自我指认”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女性系列影片:深陷家庭囹圄的女性 | 第30-35页 |
一、囿于家庭的女性形象 | 第30-33页 |
二、女性的自我觉醒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“加尔各答三部曲”:“独立后一代”的命运写照 | 第35-39页 |
一、“独立后一代”的生存境遇 | 第35-37页 |
二、“独立后一代”命运无力感的宣泄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“历史三部曲”:历史的真实面孔 | 第39-44页 |
一、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叙事 | 第39-43页 |
二、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漫长角力 | 第43-44页 |
第五节 “心灵三部曲”:边缘人物的心灵世界 | 第44-51页 |
一、边缘人物形象的塑造 | 第44-47页 |
二、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思索 | 第47-51页 |
第三章 诗意现实主义影像风格 | 第51-69页 |
第一节 诗意现实主义影像风格的源起 | 第51-54页 |
一、根植于印度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 | 第51-52页 |
二、来自泰戈尔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三、来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第二节 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像呈现 | 第54-69页 |
一、真实自然的场面调度 | 第54-59页 |
二、现实且诗意的画面呈现 | 第59-65页 |
三、富有诗意的声音空间 | 第65-69页 |
第四章 雷伊电影创作的影响 | 第69-81页 |
第一节 雷伊对印度电影界的贡献 | 第69-74页 |
一、印度电影的商业化道路 | 第69-71页 |
二、雷伊的电影艺术实践与“印度电影新浪潮” | 第71-74页 |
第二节 雷伊在世界影史中的地位 | 第74-81页 |
一、连接印度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桥梁 | 第74-76页 |
二、对“作者电影论”实践的呼应 | 第76-81页 |
结语 | 第81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5页 |
附录 | 第85-9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1-93页 |
致谢 | 第93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