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6页 |
| 1.1 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3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1.4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2 庞大混杂的时空:漫威宇宙 | 第16-26页 |
| 2.1 好莱坞剧情片的常见时空 | 第16-17页 |
| 2.2 漫威宇宙的属性 | 第17-20页 |
| 2.2.1 超级英雄的原有时空 | 第18-19页 |
| 2.2.2 不同世界的结合 | 第19-20页 |
| 2.3 漫威宇宙的特性 | 第20-22页 |
| 2.3.1 漫威宇宙的交互性与多维性 | 第20-21页 |
| 2.3.2 漫威宇宙的荒诞性与变异性 | 第21-22页 |
| 2.4 漫威宇宙的影响及思考 | 第22-26页 |
| 2.4.1 接受的可实现性 | 第23-24页 |
| 2.4.2 新模式与新途径 | 第24-26页 |
| 3 多元化的漫威超级英雄 | 第26-38页 |
| 3.1 超级英雄的多元塑造 | 第26-28页 |
| 3.1.1 超级英雄的超能与个性 | 第26-27页 |
| 3.1.2 相似的经历与共同的理念 | 第27-28页 |
| 3.2 超级英雄的主角 | 第28-38页 |
| 3.2.1 钢铁侠与绿巨人 | 第28-33页 |
| 3.2.2 雷神与美国队长 | 第33-35页 |
| 3.2.3 英雄主角的现实意义 | 第35-38页 |
| 4 超级英雄团队:复仇者联盟 | 第38-52页 |
| 4.1 联盟的阶段性演变 | 第38-42页 |
| 4.1.1 《复仇者联盟》阶段:团队组建与合作 | 第38-40页 |
| 4.1.2 《复仇者联盟2》阶段:合作、分歧与变化 | 第40-41页 |
| 4.1.3 《美国队长3》阶段:分裂、对抗与和解 | 第41-42页 |
| 4.2 联盟演变的元素 | 第42-47页 |
| 4.2.1 组成人员的更替 | 第43页 |
| 4.2.2 超能类型与比例变化 | 第43-45页 |
| 4.2.3 团队领导权的转移 | 第45页 |
| 4.2.4 团队理念的变化 | 第45-47页 |
| 4.3 联盟内部的矛盾及意义 | 第47-48页 |
| 4.4 社会意识的折射 | 第48-52页 |
| 4.4.1 超级英雄的“美国信条” | 第48-49页 |
| 4.4.2 超级英雄的保护私域 | 第49-52页 |
| 5 漫威电影的工业与商业 | 第52-66页 |
| 5.1 电脑技术的深度参与 | 第52-56页 |
| 5.1.1 片头的技术含量 | 第52-53页 |
| 5.1.2 出乎意料的特效制作 | 第53-56页 |
| 5.2 声音制作等其他环节 | 第56-60页 |
| 5.2.1 不可忽视的声音制作 | 第56页 |
| 5.2.2 其他主创环节 | 第56-60页 |
| 5.3 商业的成功与强势 | 第60-66页 |
| 5.3.1 授予版权向独立制片的转变 | 第60-61页 |
| 5.3.2 超级英雄真人电影的历史与机遇 | 第61-66页 |
| 6 漫威的类型与神话 | 第66-78页 |
| 6.1 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类型 | 第66-71页 |
| 6.1.1 核心元素:暴力与性 | 第67-68页 |
| 6.1.2 独特元素:超级英雄元素 | 第68-70页 |
| 6.1.3 漫威的类型变化 | 第70-71页 |
| 6.2 漫威制造的现代神话 | 第71-74页 |
| 6.2.1 漫威神话的特性 | 第72-73页 |
| 6.2.2 漫威神话的意识形态 | 第73-74页 |
| 6.3 类型与神话的审视 | 第74-76页 |
| 6.4 借鉴或模仿 | 第76-78页 |
| 7 结语 | 第78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| 附录 | 第84-86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6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