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刑事诉讼法论文

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研究--以认罪认罚从宽为背景

摘要第9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引言第14-17页
一、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概述第17-29页
    (一)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初步形成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发展第19-20页
    (二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内涵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实施主体的限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受援对象的限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适用条件的限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值班律师身份定位第24-25页
    (三)认罪认罚从宽背景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的特殊性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适用条件的特殊性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辩护权的特殊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介入时间的特殊性第27-29页
二、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状况第29-34页
    (一)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状况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案件基本情况分布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案件采用强制措施种类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案件的量刑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案件的程序运作机制第31-32页
    (二)值班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效果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值班律师执业水平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值班律师工作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控辩协商程序实施效果第33-34页
三、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4-43页
    (一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辩护权问题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在场权缺失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会见权虚置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阅卷权行使随意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辩护途径单一第38-39页
    (二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程序问题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程序启动机制不完善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程序衔接不畅第39-40页
    (三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实施保障问题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1.值班律师质量与数量的缺陷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值班律师经费的不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值班律师转接案件的问题第42-43页
四、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完善路径第43-51页
    (一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之辩护权确立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有条件赋予值班律师在场权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赋予值班律师单独会见权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值班律师应当阅卷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丰富辩护途径第45-47页
    (二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参与之启动与衔接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建立启动机制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建立衔接机制第48页
    (三)刑事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之协同机制建立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建立强制性公益服务计划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建立刑事法律援助基金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3.建立值班律师回避制度第50-51页
结论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4页
发表文章目录第54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6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认罪认罚案件速裁程序探究
下一篇:认罪认罚从宽中的律师辩护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