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线路工程论文--线路构造论文--钢轨联接及扣件论文

铁路弹条扣件系统失效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铁路扣件系统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扣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外使用情况第12-16页
    1.3 弹条扣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-20页
第二章 基于经济损失的Ⅱ型弹条扣件系统失效排序第20-29页
    2.1 传统的失效排序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2 改进的风险优先数排序方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失效概率的确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经济损失的确定第23-25页
    2.3 弹条扣件系统的失效排序第25-2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节第26-29页
第三章 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第29-43页
    3.1 Ⅱ型弹条扣件系统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扣件系统的组装及功能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扣件系统的受力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3.2 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建立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体模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材料属性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有限元网格划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约束和边界条件设置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载荷工况第38-39页
    3.3 弹条损伤失效评价指标第39-4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节第41-43页
第四章 弹条扣件系统静力性能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4.1 不同预压力下弹条静力性能分析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扣压力及等效应力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位移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等效应变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安装到位状态下弹条静力性能分析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位移分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应力及变形分布第47-50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节第50-51页
第五章 动载荷作用下弹条扣件失效机理分析第51-81页
    5.1 焊缝不平顺对弹条扣件失效的影响第51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模型建立与分析流程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焊缝不平顺波长对弹条动态性能的影响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焊缝不平顺波深对弹条动态性能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焊缝不平顺下车速对弹条动态性能的影响第63-66页
    5.2 钢轨波磨对弹条扣件失效的影响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钢轨波磨对弹条加速度的影响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钢轨波磨对弹条等效应力的影响第70-71页
    5.3 弹条扣件的模态和频响分析第71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模态理论及频响理论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弹条服役状态模态分析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弹条服役状态频响分析第76-7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节第78-81页
第六章 弹条扣件的疲劳寿命与优化第81-100页
    6.1 疲劳寿命计算原理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材料基本S-N曲线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弹条材料S-N曲线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考虑平均应力修正后的S-N曲线第83-85页
    6.2 弹条疲劳载荷工况第85-86页
    6.3 弹条疲劳寿命计算流程第86-87页
    6.4 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分析第87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弹条疲劳应力及应力幅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各危险部位的疲劳寿命分布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各危险部位最小疲劳寿命比较第93-95页
    6.5 弹条性能优化设计第95-98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弹条工作状态优化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基于能量法的弹条性能优化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5.3 考虑弹条疲劳寿命的性能优化第97-98页
    6.6 本章小节第98-100页
第七章 结论第100-102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100-101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101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0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06-108页
致谢第108页

论文共10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康普顿光源Ⅲ激光光路高精度调节系统的研究
下一篇:公路改扩建工程危险源辨识及安全评估技术研究